
【經】 nomenclature
custom duty; duty; tariff
【經】 customs; customs dues; customs duties; impost; tariff; trade barrier
【經】 tariff nomenclature
關稅稅則分類表(Customs Tariff Classification Schedule)是國際貿易中用于系統劃分商品類别的标準化工具。其核心作用是依據國際通行的《商品名稱及編碼協調制度》(HS Code),對進出口貨物進行統一編碼歸類。根據中國海關總署發布的《進出口稅則》,該分類表包含21個類、97章、逾5000個六位稅目,每個稅號對應具體關稅稅率、監管條件和貿易統計要求。
該分類體系采用層級結構:
世界海關組織(WCO)每五年修訂一次HS編碼體系,當前適用2022版分類标準。企業申報時需特别注意商品物理特性、功能用途及加工工藝等要素,錯誤歸類可能導緻海關行政處罰或稅收損失。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建議進出口商使用海關總署官網的"歸類決定查詢系統"進行輔助判定。
關稅稅則分類表(又稱海關稅則、關稅稅率表)是海關對進出關境的貨物征收關稅時所依據的條例和稅率分類表,包含商品名稱、稅率、計稅标準等信息。其分類方式主要有以下四種:
自主稅則
由一國獨立制定,不受國際條約約束,例如:
協定稅則
通過國際談判确定稅率,常見于貿易協定(如WTO最惠國待遇)()。
單式稅則
每個稅目僅一個稅率,無差别對待(如早期中國稅則)()。
複式稅則
同一稅目設多個稅率,例如:
如需進一步了解稅率細節,可參考各國海關官網或國際協定文本(如WTO關稅數據庫)。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