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經】 tariff classification
custom duty; duty; tariff
【經】 customs; customs dues; customs duties; impost; tariff; trade barrier
sort; class; classify; assort; divide; label; staple; system
【計】 categories; categorization; category
【化】 classification
【醫】 classifieation; grouping; systematization; systematize; typing
【經】 classification; classifying; group; sort
關稅分類(Tariff Classification)是國際貿易中确定商品適用關稅稅率的核心法律程式,其核心依據為《商品名稱及編碼協調制度》(HS Code)。根據世界海關組織(World Customs Organization)的定義,關稅分類通過6位數的統一編碼系統,将全球98%的貿易商品劃分為5,300個類别。
中國海關總署《進出口稅則》明确要求,企業需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出口稅則注釋》确定商品編碼。例如,智能手機歸入8517.12項下,對應的進口關稅率為零,而乘用車整車歸入8703項,適用25%的進口關稅。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USITC)的《協調關稅表注釋》(HTSUS)同樣規定,商品分類需結合物理特性、功能用途和加工階段三重标準。
世界貿易組織(WTO)的統計顯示,每年約有12%的國際貿易争端源于關稅分類争議。2023年歐盟與中國關于光伏産品的反傾銷糾紛,本質是矽片應歸入半導體材料(HS 3818)還是光伏組件(HS 8541)的分類争議。企業可通過預歸類決定制度,向海關提交樣品和技術文件申請具有法律效力的分類裁定。
關稅分類是指根據不同的标準對關稅進行劃分的方式,主要分為以下幾類:
進口關稅
對進口貨物征收的關稅,目的是保護本國市場或增加財政收入。例如,各國對進口商品普遍征收此類稅種。
出口關稅
對出口貨物征收的關稅,通常用于限制本國資源或特定商品出口。目前發達國家較少采用,但部分發展中國家仍保留。
過境關稅
對途經本國關境運往他國的貨物征收的關稅。現代多數國家已取消,僅伊朗、委内瑞拉等少數國家保留。
財政關稅
以增加財政收入為主要目的,通常對非本國生産或需求彈性較低的商品征收。
保護關稅
旨在保護國内産業,通過提高進口商品成本限制競争,稅率一般較高。
懲罰性關稅
包括反傾銷稅、反補貼稅等,用于應對不公平貿易行為。
從價稅
以貨物完稅價格為計稅依據,稅率表現為貨物價格的百分比(如20%)。
從量稅
按貨物的數量、重量等物理單位計征(如每噸100元)。
複合稅
同時采用從價和從量兩種方式計征(如10% + 每件5元)。
滑準稅
稅率隨進口價格反向變動,價格越高稅率越低,用于穩定國内市場。
自主關稅
一國自行制定的關稅,不受國際條約限制。
協定關稅
通過國際條約約定稅率(如最惠國待遇關稅、特惠關稅等)。
關稅分類需結合征稅對象、目的、計稅标準及國際規則綜合理解。不同分類方式反映了稅收政策的經濟調控意圖,實際應用中常多種方式并存。更多完整信息可參考相關法律或國際貿易政策文件。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