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經】 allowance for depreciation
備抵折舊(Accumulated Depreciation)是會計學中用于反映固定資産價值損耗的備抵賬戶,其核心功能為系統記錄資産因使用、時間推移或技術過時而減少的經濟價值。作為資産類賬戶的抵減項,它以貸方餘額形式在資産負債表中直接沖減固定資産原值,最終體現資産淨值。
從漢英詞典視角,“備抵”對應英文“allowance”或“provision”,特指預先計提的抵消項;“折舊”則譯為“depreciation”,指資産價值的分攤過程。兩者結合構成國際通用的會計術語“Accumulated Depreciation”,該概念在《企業會計準則第4號——固定資産》中被明确規範,要求企業根據資産性質選擇直線法、年數總和法或雙倍餘額遞減法進行核算(來源:中國財政部《企業會計準則》)。
實務操作中,備抵折舊需滿足三項原則:1. 匹配原則,确保費用與資産創收期間配比;2. 系統性原則,采用固定公式計算;3. 謹慎性原則,防止高估資産價值。例如,某設備原值120萬元,按直線法5年計提,每月備抵折舊額計算公式為: $$ text{月折舊額} = frac{text{原值 - 殘值}}{text{使用年限} times 12} $$ 該數據直接影響利潤表折舊費用與資産負債表淨值披露(來源:國際會計準則理事會IAS 16)。
備抵折舊是會計處理中用于反映固定資産價值損耗的備抵科目,其核心概念和特點如下:
備抵折舊(如“累計折舊”)是固定資産的備抵科目,用于系統記錄資産在使用過程中因磨損、老化等原因導緻的價值減少。它通過抵減固定資産原值,幫助反映資産的賬面淨值(即原值減去累計折舊),從而更真實地呈現資産的實際價值。
科目性質
屬于資産類備抵賬戶,結構與普通資産賬戶相反:
會計分錄示例
計提折舊時:
通過這種方式,固定資産原值保持不變,但賬面淨值隨累計折舊的增加而遞減。
備抵折舊是會計處理中用于平衡固定資産價值損耗的核心科目,通過抵減原值揭示資産真實價值,并影響企業利潤和稅務籌劃。需注意其與“折舊費用”在會計分錄和報表中的不同作用。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