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經】 allowance for bad debts; allowance for uncollectibles
備抵壞賬(Allowance for Doubtful Accounts)是財務會計中的一個重要術語,指企業為應對應收賬款可能發生的無法收回風險(即壞賬)而預先計提的準備金。該賬戶屬于資産備抵類賬戶,與應收賬款相抵減,反映應收賬款的可變現淨值。
會計本質
備抵壞賬是遵循謹慎性原則和權責發生制的産物。企業通過預估信用銷售中可能發生的損失,在壞賬實際發生前提前确認費用,确保損益表和資産負債表的準确性。其對應科目為"資産減值損失"或"壞賬費用"。
漢英對照
企業通過以下分錄計提備抵壞賬:
借:資産減值損失(損益表科目)
貸:備抵壞賬(資産負債表科目)
當确認某筆應收賬款無法收回時:
借:備抵壞賬
貸:應收賬款
此處理方式避免了直接沖減應收賬款原值,保留了客戶欠款的曆史記錄,有利于信用風險管理。
該術語的會計處理受國際主流準則嚴格規範:
權威參考來源:
- 國際會計準則理事會(IASB)《IFRS 9金融工具》
- 美國財務會計準則委員會(FASB)《ASC 310-10-35》
- 中國財政部《企業會計準則第22號》
該術語的規範使用對審計報告、信貸評級及上市公司財務披露具有關鍵影響,建議從業人員持續關注IASB與FASB的最新指引修訂。
備抵壞賬(Allowance for Bad Debts)是會計中用于預估和核銷無法收回的應收賬款的一種方法,屬于備抵法的核心内容。以下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的解釋:
概念
備抵壞賬是一種“預先估計壞賬損失”的方法。企業在每個會計期末,根據曆史經驗或行業标準,對可能無法收回的應收賬款計提準備金(即壞賬準備),作為應收賬款的抵減項,以反映其真實價值。
核心目的
符合權責發生制原則,避免高估資産和利潤。通過提前預估損失,更真實地反映企業財務狀況。
計提壞賬準備
期末按一定比例(如應收賬款餘額百分比法、賬齡分析法)估計壞賬金額:
借:信用減值損失(或資産減值損失)
貸:壞賬準備
實際發生壞賬
當确認某筆應收賬款無法收回時,沖減已計提的壞賬準備:
借:壞賬準備
貸:應收賬款
已核銷壞賬的收回
若後續收回已核銷的款項,需恢複應收賬款并沖回壞賬準備:
借:應收賬款
貸:壞賬準備
借:銀行存款
貸:應收賬款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計提方法或案例,可參考會計準則或企業財務手冊。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