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用性評價英文解釋翻譯、可用性評價的近義詞、反義詞、例句
英語翻譯:
【計】 usability evaluation
分詞翻譯:
可用的英語翻譯:
【機】 availability; available
評價的英語翻譯:
appraise; estimate; evaluate; judge of; opinion; score; value
【醫】 evaluation
【經】 appraisal; appraise; appraisement; estimate; evaluation; fair price
valuation
專業解析
可用性評價(Usability Evaluation)的漢英詞典式解析
一、術語定義
- 中文:可用性評價
- 英文:Usability Evaluation
- 核心含義:指通過系統化方法評估産品或系統(如軟件、網站、設備)在特定使用場景下滿足用戶需求的有效性、效率和滿意度。其目标是識别設計缺陷,優化用戶體驗(User Experience, UX)。
二、關鍵維度解析
-
有效性(Effectiveness)
- 用戶能否準确完成任務目标(如完成支付流程)。
- 參考标準:ISO 9241-210:2019《人機交互的人類工效學》定義任務完成率為核心指标。
-
效率(Efficiency)
- 用戶完成任務所需時間及操作步驟的簡潔性。
- 示例:用戶通過少于3次點擊找到目标信息。
-
滿意度(Satisfaction)
- 用戶主觀感受(如問卷評分),常通過量表(如SUS系統可用性量表)量化。
三、方法論與工具
- 用戶測試法:觀察真實用戶操作并記錄痛點(如眼動追蹤、出聲思維法)。
- 啟發式評估:專家依據尼爾森十大可用性原則審查界面設計。
- 數據分析:結合A/B測試、點擊熱力圖(如Hotjar工具)優化交互路徑。
四、應用場景
- 數字産品:網頁導航邏輯、表單填寫流程。
- 硬件設備:醫療器械的操作界面安全性評估。
- 服務設計:自助終端機的老年用戶適配性測試。
五、權威參考來源
- 國際标準:ISO 9241-210:2019《以人為中心的交互系統設計》(國際标準化組織)。
- 學術定義:Nielsen Norman Group《可用性工程核心指南》(人機交互領域權威機構)。
- 行業實踐:W3C《Web可訪問性指南》(萬維網聯盟)。
注:因搜索結果未提供直接引用鍊接,以上來源标注基于行業公認标準及出版物名稱,具體内容可通過ISO官網、NN/g官網或W3C官網檢索驗證。
網絡擴展解釋
可用性評價是對産品、系統或界面在使用過程中的易用性、效率和用戶滿意度進行綜合評估的過程。以下是詳細解析:
一、定義與核心要素
-
基本定義
可用性評價指在特定使用場景下,衡量用戶能否高效、準确地完成任務,并獲得良好體驗的評估方法。根據ISO 9241-11标準,其核心包括:
- 有效性:用戶完成任務目标的準确性;
- 效率:完成任務所需時間或資源;
- 滿意度:用戶的主觀體驗和接受度。
-
擴展維度
Jakob Nielsen進一步提出五維度模型:
- 易學性:新用戶快速掌握操作的能力;
- 可記憶性:長期未使用後重新上手的難易度;
- 容錯性:系統防止錯誤及幫助恢複的能力;
- 效率:熟練用戶的操作速度;
- 滿意度:使用過程中的愉悅感。
二、評價方法與類型
-
形成性評價(Formative Evaluation)
- 目的:在設計階段發現問題并改進,如通過原型測試、用戶觀察等。
- 方法:可用性測試、啟發式評估(基于Nielsen的十條準則)。
-
總結性評價(Summative Evaluation)
- 目的:驗證最終産品是否達到預設标準,常用于驗收階段。
- 指标:任務完成率、錯誤率、用戶滿意度評分等。
三、應用領域與重要性
- 産品設計:優化UI/UX,提升用戶參與度和操作效率;
- 醫療設備:結合可靠性、維修性評估實際運行狀态;
- 物聯網系統:确保複雜場景下的穩定性和易用性。
四、實施流程示例
- 明确目标:定義待評估的任務和用戶群體;
- 選擇方法:根據階段(設計/驗收)選用形成性或總結性評價;
- 數據分析:量化任務完成時間、錯誤頻率,結合用戶反饋優化設計。
提示:不同行業可能細化評價指标,如需完整方法論可參考ISO 9241-11标準或Nielsen的可用性工程著作。
分類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