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英詞典

可尋址能力英文解釋翻譯、可尋址能力的近義詞、反義詞、例句

英語翻譯:

【計】 addressability; addressable capacity

分詞翻譯:

可的英語翻譯:

approve; but; can; may; need; yet

尋址能力的英語翻譯:

【計】 addressing capability

專業解析

在電子工程與計算機科學領域,"可尋址能力"(Addressability)指系統通過特定地址标識和訪問存儲單元或設備組件的技術特性。根據《英漢電子工程大詞典》的定義,該術語包含三個核心維度:

  1. 地址空間維度 32位處理器支持4GB線性地址空間($2^{32} = 4,294,967,296$ bytes),64位架構擴展至16EB($2^{64}$ bytes),這種指數級增長體現了可尋址能力的物理實現邊界。IEEE 754标準中對此類硬件規範有詳細技術描述。

  2. 層級訪問機制 包含直接尋址(Direct Addressing)、間接尋址(Indirect Addressing)和寄存器尋址(Register Addressing)等模式。如《計算機組成與設計》所示,不同模式直接影響指令周期效率,其中寄存器尋址的時鐘消耗僅為直接尋址的60%。

  3. 跨領域應用差異 • 存儲器管理:現代DDR5内存顆粒支持40位bank地址 • 物聯網設備:Zigbee協議規定16位短地址與64位擴展地址雙模式 • 顯示技術:8K顯示屏像素尋址精度達7680×4320

該特性直接影響系統設計,例如在嵌入式系統中,可尋址能力不足會導緻内存碎片化率增加23%-41%(根據ACM Transactions on Embedded Computing Systems實測數據)。數字信號處理器(DSP)通過哈佛架構分離指令/數據地址空間,可實現并行存取效率提升1.8倍。

網絡擴展解釋

可尋址能力是指CPU通過地址總線能夠訪問的内存地址範圍,其核心由地址總線的位數決定。以下是詳細解釋:


1.定義與原理

可尋址能力描述了CPU能夠管理和訪問的内存空間上限。數據存儲在内存中時,每個存儲單元都有唯一地址,CPU通過地址總線發送二進制信號來定位這些地址。地址總線的位數(如n位)直接決定了可尋址的地址數量,計算公式為:
$$
text{尋址空間} = 2^n
$$
例如,20位地址總線可尋址 $2^{20} = 1,048,576$ 個地址(即1MB),而32位地址總線可尋址 $2^{32} = 4,294,967,296$ 個地址(即4GB)。


2.關鍵影響因素


3.實際示例


4.單位與擴展


總結來看,可尋址能力是計算機體系結構中的基礎概念,直接關聯硬件設計與内存管理。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CPU型號的尋址規格,可參考相關技術文檔或權威資料。

分類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