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醫】 cathodal dark space; Crookes darkspace; Crookes space
克魯克斯氏暗區(Crookes' dark space)是物理學和放射學中的一個專業術語,具有以下兩層核心含義:
指在低壓氣體放電管(克魯克斯管)中,陰極附近出現的無輝光暗區。其形成機制為:
此現象由英國物理學家威廉·克魯克斯(William Crookes)在19世紀研究陰極射線時首次系統描述,是氣體放電物理的重要基礎概念 。
在胸部X線平片診斷中,特指肺尖部出現的帶狀透亮影,其臨床意義為:
該術語在放射學領域的應用源于其與克魯克斯管暗區形态的類比,強調影像中"異常透亮"的特征 。
權威參考來源
克魯克斯氏暗區(Crookes dark space)是19世紀英國物理學家威廉·克魯克斯(William Crookes)在研究氣體放電現象時發現的重要物理現象。這一現象出現在低氣壓氣體放電管(即克魯克斯管)中,具體表現為陰極附近的一段黑暗區域。
實驗背景
當氣體放電管内的氣壓降低至約0.01毫米汞柱時,原本輝光放電的明亮區域會逐漸消失,陰極附近出現一個無可見光的暗區,即克魯克斯氏暗區。隨着氣壓進一步降低,該暗區會擴大并占據整個管子。
物理機制
暗區的形成與氣體分子密度相關:在極低氣壓下,氣體分子過于稀薄,無法通過碰撞激發發光。此時,陰極發射的高速電子(陰極射線)直接撞擊玻璃管壁,導緻熒光現象,而路徑上因缺乏氣體分子發光形成暗區。
科學意義
這一現象直接推動了陰極射線的研究,克魯克斯由此提出陰極射線是帶電粒子流,為後來J.J.湯姆遜發現電子奠定了基礎。暗區的存在也驗證了氣體放電性質對氣壓的依賴性。
克魯克斯氏暗區與法拉第暗區(Faraday dark space)常被混淆,但兩者位置不同:前者緊鄰陰極,後者位于陰極暗區與陽極輝光之間。克魯克斯的研究還涉及輻射計、稀土元素等領域,但暗區現象是其最著名的發現之一。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