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醫】 granular conjunctivitis; trachomatous conjunctivitis
顆粒性結膜炎(Granular Conjunctivitis)是沙眼(Trachoma)的舊稱,指由沙眼衣原體(Chlamydia trachomatis)感染引起的一種慢性傳染性結膜角膜炎,以結膜濾泡增生、乳頭肥大及角膜血管翳為典型特征。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及醫學文獻定義,其核心病理表現為結膜上皮下淋巴細胞浸潤形成濾泡,外觀呈紅色顆粒狀隆起,故得此名。該術語現已逐漸被“沙眼”取代,但仍在部分曆史文獻或特定語境中使用。
病理特征
沙眼衣原體感染結膜上皮細胞後,引發局部免疫反應,導緻淋巴細胞聚集形成濾泡(顆粒),同時結膜血管擴張、纖維組織增生形成乳頭。長期反複感染可緻睑結膜瘢痕化、睑内翻倒睫,最終損傷角膜緻盲。
術語演變
“顆粒性結膜炎”源于對疾病肉眼觀察的描述(結膜表面顆粒樣病變),現醫學标準術語為“沙眼”(Trachoma)。世界衛生組織(WHO)将其列為被忽視的熱帶病之一,強調其緻盲性及公共衛生意義。
流行病學特征
該病高發于衛生條件差、水源匮乏地區,通過接觸感染者眼鼻分泌物或污染物品傳播。非洲、中東及部分亞洲地區仍是流行區,全球約150萬人因沙眼緻視力障礙(WHO數據)。
(注:因未提供具體可引用鍊接,來源僅标注機構名稱。實際撰寫時可補充WHO官網、CDC頁面或醫學教科書鍊接以增強權威性。)
顆粒性結膜炎是一種以結膜表面形成顆粒狀病變為特征的慢性傳染性眼病,主要與沙眼衣原體感染相關。以下是詳細解釋:
顆粒性結膜炎又稱沙眼,由沙眼衣原體感染引起。其特點是結膜出現濾泡增生(顆粒狀結構),并通過接觸傳播(如手眼接觸、共用毛巾等)。
注:若出現類似症狀,建議及時就醫明确病因,避免延誤治療。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