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醫】 collargol; Crede's soluble silver
gram; gramme; overcome; restrain
【醫】 G.; Gm.; gram; gramme
rein in; tie sth. tight
【醫】 lux; meter candle
heart; mind; morals; virtue
family name; surname
dissolve
relating to currency; argentine; silver; silver-coloured
【醫】 Ag; arg; argent-; argenti; argento-; argentum; argyro-; silver
克勒德氏溶性銀(Kè lè dé shì róng xìng yín)是蛋白銀(Protargol) 的曆史别名之一,特指一種含銀的抗菌化合物。其核心含義和背景如下:
定義與成分
克勒德氏溶性銀是由銀離子與蛋白質(通常為明膠或酪蛋白)結合形成的膠體複合物。其有效成分是銀蛋白複合物(Silver proteinate),銀以膠體狀态分散其中,在水中可緩慢釋放銀離子(Ag⁺)發揮抗菌作用。名稱中的“克勒德氏”源于其推廣者——德國婦産科醫生卡爾·西吉斯蒙德·弗朗茲·克勒德(Carl Siegmund Franz Credé, 1819–1892),他因推廣用1%硝酸銀溶液預防新生兒眼炎而聞名。
曆史用途與作用機制
該化合物在19世紀末至20世紀中期被廣泛用作局部抗菌劑和消毒劑,尤其在眼科(如預防或治療新生兒淋球菌性結膜炎)、泌尿科(膀胱沖洗)和鼻喉科。其作用依賴于銀離子與微生物蛋白質的巯基(-SH)結合,破壞酶活性,幹擾DNA複制,從而達到殺菌或抑菌效果。其“溶性”特性指其在水中的溶解性優于金屬銀或部分銀鹽。
現代認知與替代品
隨着抗生素的發展和更安全、更穩定的銀制劑(如磺胺嘧啶銀)的出現,克勒德氏溶性銀/蛋白銀因銀離子釋放不可控、易引起局部刺激或銀質沉着症(皮膚/粘膜藍灰色變色)等問題,已基本被淘汰。現代藥典中已無此藥物收錄,其名稱主要出現在曆史文獻中。
參考資料:
關于“克勒德氏溶性銀”,目前沒有權威資料明确解釋這一術語。根據名稱推測,可能存在以下可能性:
可能的拼寫或翻譯誤差
“克勒德氏”可能是音譯詞,或與“膠體銀”(Colloidal Silver)相關。膠體銀是納米級銀顆粒的懸浮液,曆史上曾用于抗菌,但現代醫學已不推薦使用。
安全性提示
若涉及銀的化合物,需注意:長期攝入銀可能導緻“銀質沉着症”(皮膚藍灰色沉積),且美國FDA明确反對膠體銀用于治療疾病。
建議提供更多上下文或确認術語準确性,以便進一步解答。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