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計】 reliability assessment
credibility
【電】 confidence
appraise; estimate; evaluate; judge of; opinion; score; value
【醫】 evaluation
【經】 appraisal; appraise; appraisement; estimate; evaluation; fair price
valuation
可靠性評價(Reliability Evaluation)指對系統、産品或過程在特定條件下持續穩定運行能力的系統性評估。在工程與質量管理中,該術語強調通過量化指标驗證性能的穩定性與故障風險控制能力。
可靠性(kěkào xìng)指系統在規定時間和條件下無故障執行功能的能力;評價(píngjià)指通過測試與分析判定其達标程度。
來源:中國國家标準《GB/T 3187 可靠性、維修性術語》
Reliability(可靠性)定義為“Probability that a system performs its intended function under specified conditions for a designated period”(系統在規定條件下和時間内完成規定功能的概率)。
來源:國際标準化組織ISO 9000:2015《質量管理體系基礎與術語》
量化指标
$$ A = frac{MTBF}{MTBF + MTTR} $$
(MTTR為平均修複時間)
來源:IEC 60050-192《國際電工詞彙可靠性》
評價方法
來源:美國質量學會(ASQ)《Reliability Engineering Handbook》
汽車行業采用ISO 26262标準進行功能安全可靠性評估,涵蓋硬件失效率計算與安全機制驗證。
來源:國際标準化組織ISO 26262-2018
依據IEEE 1633标準實施軟件可靠性建模,通過缺陷密度度量代碼健壯性。
來源:IEEE《Standard for Software Reliability》
(注:為符合原則,以上來源均為标準化組織或政府機構發布的公開技術文檔,鍊接因平台限制未展示,可通過标準編號于官網檢索全文。)
可靠性評價是對元件、系統或技術的可靠性進行系統性分析和驗證的過程,旨在确保其在規定條件下能夠穩定執行功能。以下是綜合不同領域的解釋:
可靠性評價是通過數學模型、統計方法及實際測試,評估産品或系統在特定時間、條件下完成預定功能的概率。其核心指标包括可靠度(成功概率)、失效率、平均無故障時間(MTBF)等。
軟件可靠性評價
需選擇合適的可靠性模型(如失效時間模型),結合測試數據和運行數據,預測軟件發布前的可靠性水平,并指導測試周期優化。例如,在開發過程中評估是否需要延長測試以提升可靠性。
半導體集成電路評價
采用可靠性評價技術(REM),通過模拟高溫、電壓等實際應力條件,分析潛在失效機理,從而改進生産工藝并降低風險。
通用技術評價
涉及對技術方案或産品的性能、穩定性進行定量/定性分析,為決策提供科學依據。例如評估新技術的商業化可行性。
可靠度計算通常采用指數分布模型:
$$
R(t) = e^{-lambda t}
$$
其中,$lambda$為失效率,$t$為時間。
可靠性評價是跨學科的系統工程,需結合領域特性選擇方法,核心目标是通過科學評估提升産品的可信賴性。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