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英詞典

可恢複性對象英文解釋翻譯、可恢複性對象的近義詞、反義詞、例句

英語翻譯:

【計】 recoverable object

分詞翻譯:

可的英語翻譯:

approve; but; can; may; need; yet

恢複的英語翻譯:

recover; come back; restore; re-collect; recuperate; regain; renewal
resurrect; retrieve; revert
【計】 healing; REC; recover; recovery; reinsertion
【醫】 anaphora; anastasis; anastate; antisecosis; convalescence; reablement
recovery; recuperate; recuperation; redintegration; refection
rehabilitation; renovation; repair; restitutio; restitution
restoration
【經】 recover; recovery; rehabilitation; reinstatement; restoration; resume
resumption; retrocession; revival

對象的英語翻譯:

object; target
【計】 object
【化】 object
【經】 object

專業解析

在漢英詞典視角下,“可恢複性對象”(Recoverable Object)是一個計算機科學,特别是分布式系統、事務處理和持久化存儲領域的專業術語。其核心含義是指:

可恢複性對象(Recoverable Object):指在計算機系統(尤其是數據庫或事務處理系統)中,那些能夠在系統發生故障(如崩潰、斷電)後,通過特定的恢複機制(如日志記錄、檢查點)将其狀态恢複到故障發生前某個一緻且正确狀态的數據對象或資源。這類對象的狀态變更通常被設計為具有原子性(Atomicity)、一緻性(Consistency)、隔離性(Isolation)和持久性(Durability)——即ACID特性中的“持久性”(Durability)是其關鍵屬性之一,确保已提交的操作結果不會丢失。

其詳細内涵包括以下關鍵點:

  1. 持久化存儲與狀态恢複:可恢複性對象的狀态通常存儲在非易失性存儲介質(如磁盤)上。系統通過維護操作日志(如redo log和undo log)記錄對象的所有變更曆史。當故障發生後,恢複管理器利用這些日志信息,将對象回滾到未完成事務開始前的狀态(撤銷未提交更改),或者重做已提交事務的更改(确保已提交更改生效),最終使對象恢複到故障前最後一個一緻狀态。
  2. 事務支持的核心:可恢複性對象是支持事務(Transaction)語義的基礎。事務的ACID特性,特别是原子性(A)和持久性(D),依賴于其操作的對象是可恢複的。事務管理器通過協調對多個可恢複性對象的操作,确保它們作為一個整體要麼全部成功(提交),要麼全部失敗(回滾),并且在提交後狀态永久保存。
  3. 容錯性的體現:設計和使用可恢複性對象是構建容錯系統(Fault-Tolerant Systems)的關鍵策略之一。它允許系統在遭遇硬件故障、軟件錯誤等意外中斷後,能夠自動或手動恢複到正常工作狀态,最大限度地減少數據丢失和服務中斷時間。
  4. 典型應用場景:
    • 數據庫記錄/表:數據庫中的數據是最常見的可恢複性對象。數據庫管理系統(DBMS)通過複雜的日志和恢複機制确保數據的持久性和一緻性。
    • 消息隊列中的消息:在可靠消息系統中,消息在被成功處理前需要被持久化存儲,确保即使處理節點宕機,消息也不會丢失,可被恢複并重新處理。
    • 分布式事務中的資源:在涉及多個服務的分布式事務中,參與事務的各個服務管理的資源(如賬戶餘額、庫存數量)需要具備可恢複性,以保證全局事務的一緻性。

在技術語境下,“可恢複性對象”指代那些其狀态變更能夠被持久記錄,并在系統故障後能夠依據這些記錄恢複到某個有效、一緻狀态的數據實體。它是實現系統可靠性、事務處理和數據持久化的基石。其對應的英文術語“Recoverable Object”精準地傳達了其核心特性——在故障後可被恢複(Recoverable)的特性。

參考資料來源:

  1. IBM Documentation - z/TPF System Concepts (闡述事務處理和可恢複資源概念)
  2. Microsoft Docs - .NET Transaction Processing (解釋事務與持久化資源的關系)
  3. Oracle Database Concepts Guide - Data Concurrency and Consistency (詳述數據庫恢複機制與ACID)
  4. ACM Computing Surveys - Fault-Tolerant Computing (讨論容錯系統中的恢複技術)
  5. Principles of Transaction Processing by Bernstein & Newcomer (權威教材深入解析可恢複對象在事務中的作用)

網絡擴展解釋

在Java垃圾回收機制中,可恢複性對象指暫時失去所有強引用但尚未被回收的對象,其狀态轉換過程如下:

核心定義

當對象不再被任何變量引用時,會進入可恢複狀态(也稱為"finalization-eligible"狀态)。此時垃圾回收器已将其标記為待回收目标,但會給予對象最後一次"複活"機會。

關鍵機制

  1. finalize()方法觸發
    系統會在回收前調用該對象的finalize()方法(每個對象僅調用一次)。若在此方法中重新建立有效引用(如将this賦值給某個靜态變量),對象将重新變為可達狀态,避免被回收。

  2. 狀态轉換規則

    • finalize()中成功建立新引用 → 可達狀态
    • finalize()未建立引用 → 不可達狀态 → 内存被回收

注意事項

分類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