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英詞典

可換式隨機存取存儲器英文解釋翻譯、可換式隨機存取存儲器的近義詞、反義詞、例句

英語翻譯:

【計】 movable random access memory

專業解析

可換式隨機存取存儲器(Removable Random Access Memory)是一種早期的計算機存儲技術,特指可以通過物理方式從計算機系統中插入或移除的隨機存取存儲器模塊。其核心特點和技術内涵如下:

一、核心定義與技術原理

  1. 隨機存取特性

    與磁帶等順序存儲設備不同,該存儲器允許直接訪問任意存儲單元,讀寫速度與數據位置無關。其實現依賴于磁芯陣列(Magnetic Core Array)技術,通過電流脈沖改變磁芯極性(0/1狀态)存儲數據,存取周期在微秒級(典型值:2-20μs)。

  2. 可換式設計

    存儲器被封裝為可插拔的獨立模塊(如IBM System/360的磁芯存儲卡),用戶可通過更換模塊實現容量擴展或故障維護。模塊通常包含驅動電路和磁芯矩陣,通過背闆插槽與計算機總線連接。

二、曆史應用與局限性

  1. 主流應用時期

    在1960s-1980s的大型機(如IBM 1401、DEC PDP系列)中廣泛使用。例如IBM 2361磁芯存儲單元單模塊容量為2MB,需液冷系統散熱。

  2. 技術局限

    • 非易失性但速度慢:磁芯斷電後保留數據,但速度遠低于現代半導體RAM
    • 物理缺陷:模塊體積大(單模塊可達數十公斤)、功耗高、磁芯易因機械振動失效。

三、與現代技術的區别

  1. 與半導體RAM對比

    現代DRAM/SRAM采用集成電路工藝,具備納秒級速度(如DDR5達6.4Gbps),但依賴持續供電保持數據,不可物理更換。

  2. 與可移動存儲器的差異

    區别于U盤/SD卡等塊存儲設備(需文件系統管理),可換式RAM直接提供字節級尋址能力,屬于主存範疇。

四、技術演進與遺産

該技術隨半導體存儲器(1970s Intel 1103 DRAM芯片)普及而淘汰,但其模塊化設計思想延續至現代服務器熱插拔内存(如IBM Power Systems)和可更換NVDIMM(非易失性内存模塊)技術中。

注:因該技術屬早期計算機遺産,權威文獻多存于技術史資料。建議參考計算機曆史博物館(computerhistory.org)或IEEE曆史中心(ieee.org/about/history-center)的原始文檔記錄。

網絡擴展解釋

可換式隨機存取存儲器

可換式隨機存取存儲器(通常指可更換的RAM模塊)是計算機中一種允許用戶物理更換或升級的存儲設備,屬于隨機存取存儲器(RAM)的一種應用形式。其核心特性與RAM一緻,但增加了模塊化設計以實現靈活擴展或替換。以下是詳細解釋:

  1. 基本定義
    隨機存取存儲器(RAM)是一種與CPU直接交互的易失性存儲器,可快速讀寫數據,但斷電後數據丢失。而“可換式”強調其物理結構支持用戶更換或擴展,例如台式機中的内存條(DIMM模塊)。

  2. 結構與特點

    • 隨機訪問特性:與順序存儲設備(如磁帶)不同,RAM的訪問時間與數據位置無關。
    • 模塊化設計:可換式RAM通常以标準化插槽形式(如DDR4、DDR5)存在,便于用戶自行升級或替換。
    • 易失性:斷電後數據無法保留,需配合非易失性存儲器(如硬盤)使用。
  3. 應用場景

    • 計算機硬件升級:用戶可通過更換更大容量或更快速度的RAM模塊提升系統性能。
    • 服務器與工作站:支持熱插拔的RAM模塊可在不關機情況下更換,保障設備持續運行。
  4. 補充說明
    “可換式”并非RAM的技術分類,而是對其物理形态的描述。現代計算機普遍采用此類設計,但需注意兼容性(如主闆支持的RAM類型和最大容量)。

如需更詳細的技術參數或曆史發展,可參考相關硬件手冊或專業文獻。

分類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