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化】 antiketogenesis
contend with; defy; fight; refuse; repel; resist
【醫】 Adv.; contra-; ob-
【化】 ketogenesis
抗生酮作用是生物化學與營養學中的專業術語,英文對應為"anti-ketogenic effect",指某些物質(特别是碳水化合物)通過代謝途徑抑制酮體生成的生理機制。該作用在維持人體代謝平衡中具有重要意義:當碳水化合物攝入充足時,機體優先分解葡萄糖供能,從而抑制脂肪分解及酮體生成。
從代謝機制層面分析,抗生酮作用主要通過兩個途徑實現:① 充足的葡萄糖氧化促進胰島素分泌,抑制脂肪分解酶活性;② 乙酰輔酶A在檸檬酸循環中被充分代謝,避免過量堆積轉化為酮體。根據《生物化學》(人民衛生出版社)的闡述,成年人每日至少需攝入50-100克碳水化合物才能有效維持抗生酮作用。
在臨床應用方面,該原理被廣泛應用于糖尿病管理及特殊飲食方案設計。例如在生酮飲食治療癫痫時,專業人員會精準控制碳水化合物攝入量以調控酮體水平。美國營養學會建議,實施任何限制碳水化合物的飲食方案前,必須評估個體的抗生酮能力阈值。
抗生酮作用是碳水化合物在代謝過程中通過特定機制防止酮體過量積累的生理功能,其核心機制和意義如下:
1. 代謝基礎與機制
當人體攝入碳水化合物不足時,脂肪分解加速,脂肪酸氧化産生的乙酰輔酶A需與草酰乙酸結合進入三羧酸循環才能徹底氧化。草酰乙酸主要由葡萄糖代謝産生()。若碳水化合物不足,草酰乙酸生成減少,導緻乙酰輔酶A無法完全代謝,轉而生成酮體(β-羟丁酸、乙酰乙酸等)()。
2. 酮體積累的危害
酮體為酸性物質,過量時會引發酮血症,嚴重時導緻代謝性酸中毒,表現為惡心、脫水甚至昏迷()。例如糖尿病患者或長期饑餓狀态下易出現此類問題。
3. 碳水化合物的保護作用
攝入足夠的碳水化合物可維持草酰乙酸水平,确保脂肪酸完全氧化,減少酮體生成,此即“抗生酮作用”()。一般建議每日至少攝入50-100克碳水化合物以預防酮症()。
總結
該作用體現了碳水化合物在能量代謝中的樞紐地位,既保障脂肪正常供能,又避免酮症風險。需注意,極端低碳飲食(如生酮飲食)需在醫學監督下進行,以避免酸中毒。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