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恩氏染色法英文解釋翻譯、康恩氏染色法的近義詞、反義詞、例句
英語翻譯:
【醫】 Conn's technic staining
分詞翻譯:
康的英語翻譯:
health
恩的英語翻譯:
favour; grace; kindness
氏的英語翻譯:
family name; surname
染色法的英語翻譯:
【醫】 staining; staining methods
專業解析
康恩氏染色法(Kohn's Staining Method),也稱為Kohn染色法或Kohn抗酸染色法,是一種改良的微生物學染色技術,主要用于檢測和鑒定抗酸杆菌(Acid-Fast Bacilli, AFB),特别是結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等病原體。該方法是傳統抗酸染色法(如Ziehl-Neelsen法)的變體,旨在提高染色的特異性、對比度和操作便捷性。
一、核心原理與目的
康恩氏染色法基于抗酸細菌細胞壁含有大量分枝菌酸(Mycolic Acid)的特性。這類蠟質結構能抵抗普通脫色劑(如酸-醇溶液)的脫色作用,從而保留初染染料(如石炭酸品紅),使其在顯微鏡下呈現鮮豔的紅色。非抗酸細菌則因細胞壁不含分枝菌酸,易被脫色劑褪色,經複染後顯示藍色背景。
二、主要應用場景
- 結核病診斷:作為臨床實驗室檢測痰液、組織樣本中結核分枝杆菌的金标準之一。
- 其他分枝杆菌鑒定:如麻風分枝杆菌、非結核分枝杆菌(NTM)的初步篩查。
- 環境微生物研究:用于土壤、水體中抗酸菌的檢測。
三、染色步驟與關鍵試劑
- 初染:将樣本塗片浸入石炭酸品紅(Carbol Fuchsin)溶液,加熱或延長染色時間(5-10分鐘),使染料滲透分枝菌酸層。
- 脫色:使用酸-醇脫色劑(3%鹽酸乙醇)處理,直至載玻片無紅色染料流下(約1-2分鐘)。抗酸菌保留紅色,非抗酸菌褪色。
- 複染:以亞甲藍(Methylene Blue)或孔雀綠(Malachite Green)複染30秒至1分鐘,使背景菌體或細胞呈藍色/綠色,增強對比度。
四、染色結果判讀
- 抗酸陽性菌:細長、直或微彎的紅色杆菌(單個或成簇)。
- 抗酸陰性菌/背景:藍色或綠色。
- 診斷價值:陽性結果需結合臨床症狀、培養或分子檢測确認,因部分非緻病性分枝杆菌(如草分枝杆菌)也可呈抗酸陽性。
五、技術優勢與局限性
優勢:
- 操作相對簡便,成本低廉,適合資源有限地區。
- 染色對比度高,易于顯微鏡觀察。
局限性:
- 靈敏度較低(需≥10⁴菌/mL),易受樣本質量影響。
- 無法區分活菌與死菌,或具體菌種(需進一步培養/PCR)。
權威參考文獻
-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 Laboratory Services in Tuberculosis Control. Geneva: WHO Press, 1998.
- Murray, P.R., et al. Manual of Clinical Microbiology, 12th ed. Washington, DC: ASM Press, 2019.
- 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CDC). Mycobacteriology: Acid-Fast Bacilli (AFB) Staining Procedures. Atlanta: CDC, 2020.
康恩氏染色法在結核病防控體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初篩價值,其标準化操作與結果判讀對提升病原檢出率至關重要。
網絡擴展解釋
關于“康恩氏染色法”,目前未檢索到相關權威資料或明确的學術定義。可能的原因如下:
-
術語準确性
該名稱可能存在拼寫誤差或翻譯偏差。例如,常見的染色法如“革蘭氏染色”“吉姆薩染色”等均以發明者命名,但“康恩氏”未在主流生物、醫學文獻中被廣泛提及。
-
可能的相近術語
- 抗酸染色法:如“金永氏染色法(Kinyoun stain)”,用于檢測結核分枝杆菌。
- 特殊組織染色:某些冷門染色技術可能因應用領域狹窄而缺乏公開資料。
-
建議
- 确認術語拼寫或提供更多上下文(如應用場景、領域)。
- 查閱專業書籍(如《組織學技術》《微生物學實驗指南》)或通過學術數據庫(PubMed、CNKI)進一步檢索。
若需進一步協助,請補充信息。
分類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