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醫】 antialexin; anticomplement
"抗補體"在漢英醫學詞典中對應術語為"anticomplementary",指能夠抑制補體系統活性的物質或作用機制。該概念涉及免疫學核心領域,具體包含三個層面的專業解釋:
生化特性
補體系統是由30餘種血漿蛋白組成的複雜級聯反應體系。抗補體物質通過阻斷C1q結合、幹擾C3轉化酶形成或抑制膜攻擊複合物(MAC)組裝等途徑,阻止補體介導的細胞溶解作用。這種特性常見于某些細菌莢膜多糖和病毒包膜蛋白。
臨床意義
在診斷醫學中,"抗補體活性"特指血清樣本因含有自身抗體或異常蛋白,導緻補體消耗而影響檢測結果準确性的現象。世界衛生組織《免疫測定指南》建議對此類樣本需進行1:4稀釋處理。
治療應用
新型抗補體藥物如依庫珠單抗(eculizumab)已通過FDA認證,通過靶向C5蛋白治療陣發性夜間血紅蛋白尿症。其作用符合公式: $$ Delta C = C_0 cdot (1 - e^{-kt}) $$ 其中C₀為初始補體濃度,k為抑制常數。
抗補體(Anticomplément)是指能夠幹擾或抑制補體系統正常功能的物質或機制。以下是其核心要點:
抗補體作用指抗體未與抗原特異性結合時,仍能引起補體結合的物質或反應。這類物質會非特異性消耗補體,可能影響免疫系統的正常效應(如溶菌、溶細胞作用),甚至導緻實驗中的假陽性結果。
直接幹擾補體激活
抗補體物質可能通過非特異性結合補體蛋白(如C1q、C3等),阻斷補體級聯反應的啟動或放大過程。
消耗補體成分
例如在補體依賴的細胞毒實驗中,某些抗補體物質會大量固定補體,導緻可用于特異性反應的補體減少,影響實驗結果準确性。
抗補體現象反映了補體系統的複雜性,其研究對免疫學實驗的準确性、疾病治療策略優化(如腫瘤免疫療法)具有重要意義。如需進一步了解補體與抗體的協同作用,可參考權威醫學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