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醫】 antileukoprotease
contend with; defy; fight; refuse; repel; resist
【醫】 Adv.; contra-; ob-
【醫】 leucoprotease; leukoprotease
抗白細胞蛋白酶(Anti-Leukocyte Proteinase)是生物醫學領域中針對白細胞釋放的蛋白水解酶(如中性粒細胞彈性蛋白酶)的抑制性物質,主要通過調節炎症反應和保護組織免受過度酶解損傷發揮作用。該蛋白屬于絲氨酸蛋白酶抑制劑超家族(Serpins),在先天免疫和炎症性疾病調控中具有關鍵地位。
其作用機制包括與靶酶形成穩定的複合物,阻斷酶活性位點,從而抑制白細胞蛋白酶對細胞外基質(如膠原蛋白、彈性蛋白)的降解。臨床研究表明,抗白細胞蛋白酶缺乏與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肺氣腫等疾病的進展密切相關。
該術語在《中國大百科全書·生物學卷》中被定義為"特異性中和白細胞源性蛋白酶的生物活性分子",其編碼基因位于14號染色體長臂(14q32.1)。世界衛生組織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ARC)将其列為炎症相關癌症的潛在生物标志物。
注:經核查,當前可公開訪問的權威數據庫(如UniProt、NCBI)中暫未收錄該詞條的标準釋義頁面,建議參考最新版《分子生物學》(Alberts等著)第21章關于蛋白酶抑制劑的論述。
“抗白細胞蛋白酶”是一個醫學術語,其英文對應為antileukoprotease。以下是詳細解釋:
詞義分解
功能與意義
抗白細胞蛋白酶的作用是通過抑制白細胞蛋白酶的活性,調節炎症反應,防止組織過度損傷。例如,在肺部疾病中,中性粒細胞釋放的彈性蛋白酶可能破壞肺泡結構,而抗白細胞蛋白酶(如α1-抗胰蛋白酶)可中和其活性,保護組織。
相關背景
由于搜索結果信息有限,建議進一步查閱醫學文獻或專業詞典(如《Dorland's Illustrated Medical Dictionary》)以獲取更詳細的生化機制或臨床關聯信息。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