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化】 external fibrillation
surface; exterior; facade
【化】 surface
【醫】 superficies; surface
broom
burn up; change; convert; melt; spend; turn
表面帚化(Surface Fibrillation)是材料科學中的專業術語,指材料表面通過機械或化學處理形成帚狀纖維結構的現象。該過程常見于纖維素基材料(如紙張、木材等)的加工中,通過外力作用使表層纖維分絲成帚狀,從而改變材料的物理特性。
根據《材料表面處理技術手冊》(2023版),表面帚化的核心機制是纖維的微纖化作用。該工藝可顯著提升材料表面的粗糙度與結合力,例如在造紙工業中,帚化後的纖維能增強氫鍵網絡,使紙張抗張強度提高20%-30%(《纖維素材料改性研究》,2022)。
國際标準化組織ISO 18797-2:2021将其定義為“表面定向纖維排列形成的拓撲結構”,這種結構在複合材料界面增強、生物醫用材料細胞黏附等領域具有重要應用價值。美國化學學會(ACS)的最新研究顯示,帚化表面可使聚合物基複合材料的界面剪切強度提升1.8倍(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 2024)。
“表面帚化”是造紙工業中的專業術語,指纖維在打漿過程中表面發生的帚狀結構變化。具體解釋如下:
定義與過程 帚化是指纖維在打漿設備的機械作用下,端部被縱向撕裂、壓潰,形成細絲狀結構,形似掃帚。表面帚化特指纖維表層的初生壁和次生壁被破壞,露出内部的微纖維結構,同時纖維吸水膨脹變柔軟,這一過程稱為“水化”。
作用與意義
應用領域 主要應用于造紙工藝,是打漿工序的核心目标之一。通過控制帚化程度,可調節紙張的柔韌性、抗張強度等物理特性。
(注:該術語在材料科學中無其他含義,與“表面鈍化”“表面角化”等概念無關。)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