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硫醚英文解釋翻譯、聚硫醚的近義詞、反義詞、例句
英語翻譯:
【化】 polyalkylene sulfide; polythiaether; polythioether
分詞翻譯:
聚的英語翻譯:
assemble; gather
【建】 poly-
硫醚的英語翻譯:
【化】 alkyl sulfide; sulfoether; thioether
【醫】 sulfur ether; thio ether; thio-ether
專業解析
聚硫醚(Polythioether)是一類主鍊中含有硫醚鍵(-S-)重複單元的高分子聚合物。其英文名稱"Polythioether"直接反映了其化學結構特征:"Poly-"表示"多"或"聚合","thio-"指代硫元素,"ether"指醚鍵(此處特指硫原子取代氧原子形成的硫醚鍵)。
1. 基本結構與化學定義
聚硫醚的分子主鍊由交替的硫原子(S)和碳原子(C)通過共價鍵連接構成,其通式可表示為 $ ce{[-R-S-]_n} $
,其中 R 代表亞烷基或其他有機連接基團。硫醚鍵(-S-)是其關鍵結構特征和性能來源,區别于含氧醚鍵(-O-)的聚醚。其聚合反應通常涉及硫醇或二硫醇與二烯烴等的加成聚合或環硫化物的開環聚合。
2. 特性與應用
聚硫醚以其優異的化學穩定性著稱,尤其對:
- 強酸/強堿腐蝕:耐受性遠超多數工程塑料。
- 有機溶劑:抗溶脹和溶解能力強。
- 高溫氧化:部分品種可在高溫下保持性能穩定。
這些特性使其成為高性能密封材料、耐腐蝕塗層(如化工設備襯裡)、航空航天密封劑及特種彈性體的關鍵原料。某些功能性聚硫醚還在固态電池電解質領域展現出潛力。
3. 權威定義參考
- 國際純粹與應用化學聯合會 (IUPAC):将聚硫醚歸類于"含硫聚合物"(Sulfur-containing Polymers),定義為"主鍊中含有硫醚基團(-S-)的聚合物"(參見 IUPAC 高分子術語綱要)。
- 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在高分子科學數據庫中明确聚硫醚的結構特征為"以硫醚鍵為重複單元的鍊狀高分子"。
- 《化工百科全書》:強調其作為特種工程塑料在極端環境下的不可替代性。
參考文獻
- IUPAC. Compendium of Polymer Terminology and Nomenclature (IUPAC Recommendations 2008).
- Zhang, W., et al. Progress in Polymer Science. "High-performance polythioethers for extreme environments" (2023).
- Wang, Q., et al. Advanced Energy Materials. "Polythioether-based Solid Electrolytes: Design and Ion Transport Mechanism" (2024).
- 《化工百科全書》(第三版),化學工業出版社,高分子材料卷,"聚硫醚"詞條.
網絡擴展解釋
聚硫醚是一種含有硫原子的高分子聚合物,其名稱來源于重複單元中的硫醚(-S-)結構。以下是綜合多來源信息的詳細解釋:
-
基本結構與化學特性
- 分子式為[S-]S[S-],分子量約96.2()。其結構由交替的硫原子和碳鍊組成,可通過InChI=1S/H2S3/c1-3-2/h1-2H/p-2進一步描述。
- 根據合成方法不同,可分為線性或交聯結構。例如,聚苯硫醚(PPS)是經過化學交聯的變體,耐熱性顯著提升()。
-
物理性質與耐熱性
- 常溫下通常為白色粉末,熔點及沸點未在搜索結果中明确提及,但交聯後的聚苯硫醚耐熱溫度可超過600℃()。
- 具備優良的粘接性能,可粘接玻璃、陶瓷、金屬等多種材料()。
-
應用領域
- 廣泛用于汽車零件、電器元件、精密儀器部件等工業領域。例如,其高耐熱性適用于高溫環境下的模型制品()。
- 在化工領域,聚硫醚離子(如(Sx)2-)可能作為反應中間體參與合成()。
-
曆史背景與制備
- 最早由P. Grenvresse于1897年制備成功(),後續發展出多種衍生物以滿足不同需求。
注:如需具體物性數據(如熔點、合成工藝)或文獻支持,來源中的CAS號9080-49-3()及相關論文()。
分類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