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醫】 ligamenta talotibiale posterius
be apart from; distance
【醫】 calcar; calcaria
leg; shank
【醫】 anticnemion; shank; shin; tibio-
after; back; behind; offspring; queen
【醫】 meta-; post-; retro-
ligament
【醫】 anadesma; desmo-; Iigg.; lig.; ligament; ligamenta; ligamentum
syndesmo-
距胫後韌帶(Posterior tibiotalar ligament)是踝關節囊後部增厚形成的韌帶結構,屬于踝關節内側韌帶複合體的組成部分。其解剖學特征及功能可從以下三方面分析:
解剖定位與結構 該韌帶起自胫骨内踝後緣,斜向前下方止于距骨内側結節及跟骨載距突後部。其纖維走向與三角韌帶深層纖維相延續,平均長度約18-22毫米,寬度約4-6毫米,在踝關節跖屈時呈現最大張力狀态。
生物力學功能 主要限制距骨後移和踝關節過度外翻,在步态周期中承擔約30%的旋轉穩定性。屍體研究顯示切斷該韌帶可使踝關節後向移位增加4.2±1.3毫米。
臨床相關性 運動損傷中約7%的踝關節扭傷涉及此韌帶損傷,常伴隨胫後肌腱炎。MRI診斷标準包括韌帶增厚(>5mm)或連續性中斷,超聲動态檢查可發現應力下的異常間隙增寬。
距胫後韌帶是踝關節内側韌帶(即三角韌帶)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其詳細解釋如下:
距胫後韌帶位于踝關節内側,屬于三角韌帶的後部纖維束。它起自胫骨内踝的後側,向下方延伸并附着于距骨後内側。該韌帶與三角韌帶的其他部分(如跟胫韌帶、胫舟韌帶、距胫前韌帶)共同維持踝關節内側的穩定性。
三角韌帶整體分為四部分(距胫後韌帶、跟胫韌帶、胫舟韌帶、距胫前韌帶),距胫後韌帶是其中最靠後且最深層的部分,與距腓後韌帶形成踝關節後側的“韌帶環”,共同維持關節對位。
總結來看,距胫後韌帶是踝關節内側穩定的核心結構之一,其功能側重于限制背屈和防止脫位,臨床需注意在高能量創傷中評估其完整性。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