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acarat
桔紅色(jú hóng sè)是漢語中描述介于橙色與紅色之間的暖色調詞彙,其英文對應詞為“tangerine”或“orange-red”。該顔色名稱源于成熟柑橘類水果(如蜜橘)的表皮色澤,具有高飽和度和中等明度的特征。在色譜學中,桔紅色的标準色值可參考國際照明委員會(CIE)定義的波長範圍590-620納米,對應的HEX色彩編碼為#FF4500,RGB值為(255,69,0)。
從語言學角度分析,《現代漢語詞典》(漢英雙語版)将其釋義為“類似成熟柑橘果皮的顔色”,強調其自然物象關聯性。在應用場景中,該色彩常見于安全警示标識、運動服飾及食品包裝設計領域,因其具有較高的視覺辨識度。文化象征層面,桔紅色在中國傳統藝術中常與喜慶、豐收等意象關聯,這一文化内涵在故宮博物院館藏的明清時期漆器文物中可見實證。
桔紅色(也稱橘紅色)是一種介于黃色與紅色之間的暖色調,具有獨特的視覺特征和文化内涵。以下是詳細解釋:
色彩構成
桔紅色由黃色與少量紅色混合而成,比橙色更偏紅,比紅色更偏黃,類似柑橘果皮的顔色。其光譜波長約為630-600納米,代表波長為620納米。
調色方法
可通過紅色與黃色直接調和得到,具體比例根據需求調整。例如,增加紅色比例會使顔色更濃郁,偏向深橘紅;增加黃色則更接近橙黃。
情感與意象
桔紅色傳遞溫暖、活力和幸福感,常使人聯想到豐收的秋季、成熟的果實,象征富足與吉祥。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它屬于紅色系,具有驅邪避災、喜慶尊貴等寓意。
應用場景
需注意“桔紅色”與中藥“橘紅”的區别:後者指柑橘類植物幹燥的外層果皮,屬中藥材,與此處讨論的顔色無關。
桔紅色既是物理色彩中的一種中間色,也承載着豐富的文化寓意,兼具實用與美學價值。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