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醫】 articulationes talocalcaneonavicularis; talocalcaneonavicular joints
距跟舟關節(talocalcaneonavicular joint)是足部解剖學中的複合關節系統,由距骨(talus)、跟骨(calcaneus)和舟骨(navicular bone)三塊骨骼共同構成。該關節屬于滑膜關節類型,可分為前、後兩部分:前部為距舟關節(talonavicular joint),後部為距跟關節(talocalcaneal joint),兩者通過韌帶結構協同完成足部旋前(pronation)和旋後(supination)動作。
從生物力學角度,該關節通過維持足弓形态實現緩沖與動力傳導功能。其穩定性依賴分岐韌帶(bifurcate ligament)、跟舟跖側韌帶(spring ligament)及距跟骨間韌帶(interosseous talocalcaneal ligament)的共同作用。臨床研究顯示,該關節功能障礙可能導緻獲得性扁平足(adult-acquired flatfoot)或距下關節炎。
解剖學參考來源:
距跟舟關節是足部跗骨間關節的重要組成部分,其解剖結構和功能如下:
距跟舟關節由距骨頭(關節頭)與舟骨後方的距骨關節面、跟骨前/中關節面共同構成。該關節近似球窩關節,但活動度較小,僅能微動。
聯合運動
與距跟關節(距下關節)形成功能上的聯合關節,共同完成足部的内翻(足底轉向内側)和外翻(足底轉向外側)運動。
協同作用
足内翻常伴隨踝關節跖屈(腳尖向下),外翻則伴隨背屈(腳尖向上),與踝關節協同維持行走和平衡。
關鍵韌帶包括:
損傷與疾病
該關節易受創傷或炎症影響(如Müller-Weiss病),可能導緻疼痛、腫脹及活動受限。
手術參考
跗橫關節(含距跟舟關節)手術需切斷分岐韌帶,以完成截肢或複位操作。
通過上述結構,距跟舟關節在足部運動中起到承重與動态穩定的雙重作用。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