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機】 surface finish; surface finishing
在漢英詞典及工程學領域,"表面光制"對應的标準英文翻譯為"surface finish"或"surface processing",指通過機械加工或化學處理對材料表面進行修飾或改良的工藝過程。其核心意義包含以下四方面:
物理定義與技術标準
表面光制通過控制材料表面的粗糙度、紋理和幾何形态,達到特定功能需求。國際标準化組織(ISO 1302:2002)将其定義為"加工後表面的微觀幾何特征和表層物理性質的總稱",涵蓋Ra(算術平均粗糙度)和Rz(最大高度粗糙度)等參數指标(來源:ISO機械工程标準手冊)。
工藝分類與應用場景
常見工藝分為機械抛光(如研磨、超精加工)、化學處理(如陽極氧化、鈍化)、塗層技術(如電鍍、PVD)三大類。例如航天器部件表面需通過微弧氧化處理實現耐高溫性能(來源:《現代制造技術》第5版,清華大學出版社)。
跨學科工程價值
優化表面光制可提升材料耐磨性(摩擦學領域)、抗腐蝕性(材料科學)、光學反射率(光電工程)及生物相容性(醫療器械制造)。美國機械工程師協會(ASME)研究顯示,精密表面處理能使軸承壽命提升40%-60%(來源:ASME技術報告B46.1)。
檢測與量化體系
現代檢測手段包括接觸式輪廓儀(符合ISO 3274标準)、白光幹涉儀(ASTM E2244規範)及原子力顯微鏡。中國國标GB/T 1031-2009與ISO 4287:1997共同構成粗糙度評價基準(來源:《機械制造檢測技術》,高等教育出版社)。
“表面光制”與“表面光”是兩個不同的概念,需分别解釋:
拼音為biǎo miàn guāng zhì,對應英語翻譯為surface finish 或surface,屬于機械加工領域的專業術語。它指物體表面的加工處理工藝,例如通過打磨、抛光等方式提升材料表面的光潔度或功能性,常用于工業制造中。
拼音為biǎo miàn guāng,是一個貶義成語,形容人或事物外表光鮮但内在缺乏實質,例如僞劣産品“表面光,一點不經用”。其英語可譯為good in appearance only,近義詞為“虛有其表”。
若需進一步了解具體領域(如機械參數或成語用法),可參考對應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