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電】 surface contact
rota; surface; table; watch
【計】 T
【化】 epi-
【醫】 chart; meter; sheet; table
【經】 schedule
【化】 surface contact
在漢英詞典中,"表面接觸"對應的英文術語為"surface contact",指兩個物體僅在表層區域發生的物理性觸碰或相互作用,未産生深度滲透或化學鍵結合。該概念在不同學科中的應用可細分如下:
機械工程領域
表面接觸常指機械部件間的摩擦與磨損現象,例如軸承滾珠與軌道間的點接觸(point contact)或齒輪齧合時的線接觸(line contact)。此類接觸産生的赫茲應力(Hertzian stress)可由公式計算: $$ sigma_H = frac{3F}{2pi a} $$ 其中F為載荷力,a為接觸區域半徑(參考《機械設計手冊》第5版)。
電學應用
在電路連接中,表面接觸質量直接影響導電性能。美國電氣電子工程師協會(IEEE)标準指出,金屬觸點表面氧化層超過5納米時,接觸電阻将呈指數級上升(來源:IEEE Std 181-2011)。
生物醫學研究
細胞表面接觸調控機制涉及整合素受體與細胞外基質的動态連接,該過程被《自然細胞生物學》列為細胞遷移研究的核心課題(來源:Nature Cell Biology, 2023年6月刊)。
材料科學檢測
通過原子力顯微鏡(AFM)可量化測量納米級表面接觸力,國際标準化組織ISO 14577-1:2015規定了相關檢測方法的力值校準範圍。
“表面接觸”在不同領域有不同含義,以下主要從工程學/摩擦學角度解釋其核心概念及特點:
在摩擦學中,表面接觸指兩個固體表面在微觀尺度上的實際接觸狀态。即使宏觀上看似光滑的物體,其接觸也僅發生在少數微凸體(表面粗糙峰)上,形成離散的接觸點。這種接觸特性直接影響摩擦、磨損等機械行為。
名義接觸面積
物體宏觀邊界決定的接觸範圍,如兩個平面重疊部分的面積。
實際接觸面積
微觀接觸點的總和,通常僅為名義面積的0.01%-1%。例如鋼與鋼接觸時,實際接觸面積可能僅占名義面積的萬分之一。
在邊界潤滑中,表面接觸的摩擦特性既受吸附潤滑膜化學性質影響,也與基底材料特性相關。例如發動機活塞環與缸壁的接觸,需通過潤滑油膜降低微凸體直接接觸導緻的磨損。
注:社會學中“表面接觸”指人際交往的淺層互動(如),但工程學定義更為常見。如需其他領域解釋,可補充說明具體應用場景。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