絕熱飽和英文解釋翻譯、絕熱飽和的近義詞、反義詞、例句
英語翻譯:
【機】 adiabatic saturation
分詞翻譯:
絕熱的英語翻譯:
【化】 heat insulation
【醫】 adiathermance; adiathermancy
飽和的英語翻譯:
saturation
【化】 equilibration; saturation
【醫】 saturation
專業解析
在熱力學和化工領域,絕熱飽和(Adiabatic Saturation)指一個絕熱系統(與外界無熱量交換)中,不飽和氣體與液體接觸,通過蒸發冷卻達到動态平衡的過程。其核心特征是:液體蒸發所需熱量完全由氣體本身的顯熱下降提供,系統總焓保持不變。
詳細過程與原理:
- 初始狀态:不飽和氣體(如空氣)流經液體(通常為水)表面。
- 蒸發發生:液體分子吸收氣體熱量蒸發為蒸氣,進入氣體相。
- 能量守恒:蒸發消耗的潛熱導緻氣體溫度下降(顯熱減少),同時氣體因增濕而焓值不變。滿足能量方程:
$$
H{text{氣}} + H{text{液}} = text{常數}
$$
其中 ( H{text{氣}} ) 為氣體焓,( H{text{液}} ) 為液體焓。
- 平衡終點:當氣體降溫至某一特定溫度(絕熱飽和溫度 ( T_{text{as}} ))時,氣體達到飽和狀态,蒸發停止。
關鍵參數:
- 絕熱飽和溫度(( T_{text{as}} )):系統達到平衡時的穩定溫度,是氣體初始狀态(溫度、濕度)的函數。
- 與濕球溫度的關系:對空氣-水系統,( T_{text{as}} ) 近似等于濕球溫度,是濕度測量中的重要參考值。
應用場景:
- 濕度測量:幹濕球濕度計基于絕熱飽和原理推算空氣濕度。
- 冷卻塔設計:工業冷卻塔利用絕熱飽和過程實現水循環冷卻。
- 氣象學:分析大氣中水汽與溫度的相互作用。
權威參考來源:
- 《化工熱力學導論》(Introduction to Chemical Engineering Thermodynamics)(Smith, Van Ness, Abbott 著)第7章詳細闡述絕熱飽和過程與能量平衡方程。
- 《傳熱與傳質基本原理》(Fundamentals of Heat and Mass Transfer)(Incropera, DeWitt 著)第7.2節分析絕熱飽和與濕球溫度的關聯性。
- 國際标準ISO 18453:2004《天然氣-水露點與水分含量的相關性》引用絕熱飽和模型描述氣-水平衡。
網絡擴展解釋
絕熱飽和溫度是熱力學中的一個重要概念,指空氣在絕熱條件下與水接觸達到熱質平衡時的溫度。以下是詳細解釋:
1.定義與形成條件
絕熱飽和溫度是空氣在絕熱增濕過程中降溫的極限溫度。當未飽和空氣與循環水在絕熱條件(無外界熱量交換)下接觸時,水分不斷蒸發并吸收空氣中的熱量,導緻空氣溫度下降;同時水蒸氣返回空氣中,使其濕度增加。最終,系統達到平衡狀态:空氣水汽飽和、水溫與空氣溫度相同,且傳熱傳質均停止。
2.關鍵特征
- 與濕球溫度的關系:對于空氣-水系統,絕熱飽和溫度等于濕球溫度。但兩者物理意義不同:
- 濕球溫度是溫度計實測的平衡溫度;
- 絕熱飽和溫度是理論推導的平衡極限。
- 影響因素:取決于空氣的初始幹球溫度和濕度。相對濕度越低,絕熱飽和溫度比幹球溫度低得越多;當相對濕度為100%時,兩者相等。
3.應用意義
- 在工程中用于計算空氣處理設備(如冷卻塔、幹燥器)的極限性能;
- 作為焓值計算的基準溫度之一。
公式表達(以空氣-水系統為例)
空氣的焓在絕熱飽和過程中保持不變,平衡時滿足:
$$
ha = h{as} + (w{as} - w) cdot h{fg}
$$
其中,$ha$為空氣初始焓,$h{as}$為飽和空氣焓,$w$與$w{as}$分别為初始和飽和濕度比,$h{fg}$為水的汽化潛熱。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應用場景或計算案例,中的工程實例。
分類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