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化】 local dent
part
【計】 L; LOC
【醫】 mero-; topo-
cave; pit; sunk
【化】 dent
【醫】 introcession; pitting; umbilication
"局部凹陷"在漢英雙解詞典中的核心釋義為:特定區域内出現的非貫穿性表面沉降現象。該術語具有多學科應用價值,其具體内涵需結合語境分析:
醫學解剖學 指人體組織或器官表面出現的異常塌陷區域,如顱骨骨折導緻的骨闆内陷(《Gray's Anatomy》第42版),或皮膚因創傷形成的暫時性凹陷。這種病理表征需通過觸診結合影像學檢查确認。
材料工程學 描述材料表面因應力集中或制造缺陷形成的微觀凹陷,常見于金屬鑄造件或高分子材料注塑成型過程中。根據《ASM材料工程手冊》,此類凹陷深度通常小于截面厚度的10%。
地質形态學 用于刻畫岩層受侵蝕作用形成的碗狀地質構造,區别于斷層凹陷的典型特征是邊緣坡度連續漸變(《地質學大辭典》2019修訂版)。此類地貌在喀斯特地區尤為常見。
該術語對應的标準英譯為"localized depression",ISO 14688-1:2017地質學術語标準中特别強調其"非貫穿性"和"有限空間範圍"兩大特征。在工程制圖領域,根據GB/T 4458.4-2003機械制圖标準,凹陷符號應使用細實線配合等高線标注。
“局部凹陷”指某個特定區域出現向内或向下陷進去的形态變化,常見于人體組織或物體表面。以下是綜合解釋:
“凹陷”指周圍高、中間低的狀态,表現為向内或向下陷的物理特征。當限定為“局部”時,特指這種形态變化發生在有限範圍内,而非整體性改變。
人體組織凹陷
物體表面凹陷
多由外力撞擊或材料變形導緻,例如沙發坐墊受壓變形,或地質構造中的盆地凹陷(地殼運動形成負向構造)。
在漢語中,“凹”與“凸”構成反義詞,描述物體表面起伏狀态。地質學中特指大型盆地内的亞一級構造單元。
若凹陷伴隨疼痛或快速加重,建議及時就醫排查器質性病變。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