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計】 reference frequency
criterion; datum; norm; standard
【計】 base; baseline; BM
【經】 reference frame
frequency
【計】 F; frequency
【化】 frequency
【醫】 frequency
【經】 frequency
基準頻率(Reference Frequency)是電子工程和通信系統中用于校準或同步設備的标準頻率源,其核心功能是提供高度穩定的頻率參考值。根據IEEE Xplore數字圖書館的定義,基準頻率通常由晶體振蕩器或原子鐘生成,頻率穩定性可達10⁻¹²量級,可滿足衛星導航、光纖通信等高精度場景需求。
在無線通信領域,國際電信聯盟(ITU-T)建議書G.811規定,基準頻率必須滿足±1×10⁻¹¹的長期穩定性要求,用于支撐5G網絡基站間的時鐘同步。典型應用包括:
牛津科技詞典指出,常見基準頻率值包含1 MHz、5 MHz、10 MHz等标準,其中10 MHz作為國際通用标準,被90%以上的測試測量設備采用。其物理實現多采用SC-Cut晶體振蕩器,通過恒溫控制可将溫度漂移控制在±0.01ppm/℃以内。
基準頻率是不同領域中共用的技術概念,其具體含義根據應用場景有所差異,主要分為以下幾類:
在無線電通信中,基準頻率是系統内其他頻率的參考标準。它具備長期穩定性,通常設置在通信頻段兩端,确保信號同步和精度(例如衛星通信或雷達系統)。該頻率的恒定特性直接影響信號傳輸質量。
作為計算機核心參數,基準頻率指CPU在常規負載下的基礎工作頻率。例如:
變頻器的基準頻率指預設輸出頻率(通常50Hz/60Hz),用于調節電機轉速。其穩定性直接影響電機扭矩和能耗,例如工業生産線通過調整該參數實現設備調速節能。
廣義上指作為校準标準的參考頻率,類似于計量學中的基準量具。在聲學中,基頻對應物體振動的最低固有頻率,決定音高特性。
提示:如需特定領域的深入解析(如服務器CPU頻率優化策略),可查看(數值模拟場景)或(計算機硬件原理)的原始内容。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