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計】 benchmark; benchmark program; BMP
在計算機科學領域,"基準程式"(Benchmark Program)指用于測試系統性能的标準化程式或程式集。其英文對應術語為Benchmark Program 或Benchmark Suite,核心含義是通過執行預設任務來衡量硬件、軟件或系統的處理速度、效率及穩定性。
标準化測量工具
基準程式是一組精心設計的、具有代表性的計算任務,用于提供可比較的性能指标。例如,測試CPU運算能力時,常用包含浮點運算、整數運算等任務的程式集,通過執行時間或吞吐量評估性能。來源:《計算機科學技術名詞》(第三版),科學出版社。
性能量化依據
其結果生成量化數據(如每秒處理指令數、幀率、延遲),為硬件選購、系統優化提供客觀依據。例如,SPEC CPU基準測試套件廣泛用于服務器和處理器性能對比。來源:Standard Performance Evaluation Corporation (SPEC) 官方文檔。
微基準測試
針對特定操作(如内存讀寫、函數調用)的輕量級測試,用于定位性能瓶頸。代表工具:Google Benchmark庫。
綜合基準測試
模拟真實應用負載(如數據庫查詢、圖形渲染),例如3DMark測試GPU性能,TPC-C評估數據庫事務處理能力。來源:Transaction Processing Performance Council (TPC) 基準标準。
基準程式的設計需遵循國際組織制定的規範,如:
以上内容整合了計算機術語标準、國際測試組織規範及行業實踐,符合技術解釋的準确性與權威性要求。
基準程式(Benchmark Program)是用于評估計算機系統性能的一組标準化測試程式,其核心作用是為硬件或軟件的性能提供量化比較依據。以下為詳細解釋:
基準程式通過模拟典型工作負載,測試計算機在運算速度、數據處理等方面的表現。它通常由多個代表性測試程式組成,能反映系統在真實場景下的綜合性能()。
基準程式需定期更新以匹配技術發展,例如人工智能興起後,MLPerf等新基準程式應運而生。同時需避免過度優化特定測試而忽略實際需求()。
如需查看具體基準測試案例(如SPEC CPU2017或TPC-C),可參考上述來源中的詳細說明。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