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經】 group standard
collectivity
【經】 group; mass
criteria; level; mark; measure; normal; par; rule; standard; criterion
【計】 etalon; normal; STD
【化】 standards
【醫】 norm; normo-; rubric; standard
【經】 denominator; norm; standard
集體标準(Group Standard)是漢語詞典中表述為"由行業協會、企業聯盟或技術組織等非政府主體制定的技術規範",其英文對應概念為"voluntary consensus standards developed by industry consortia"。根據中國國家标準化管理委員會發布的《團體标準管理規定》(2019年修訂),集體标準被定義為"依法成立的社會團體為滿足市場和創新需要,協調相關市場主體共同制定的标準"。
該标準體系具有三個核心特征:1)制定主體為非政府性質的行業組織,如中國通信标準化協會;2)内容聚焦新興技術領域,如人工智能倫理标準;3)效力屬于推薦性标準,企業可自主選擇實施。以IEEE發布的《機器人與自動化系統倫理設計标準》為例,這類集體标準雖非法定強制,但常成為行業事實規範。
在應用場景方面,集體标準主要填補國家标準體系的空白領域。根據世界貿易組織《技術性貿易壁壘協定》第4.2條款,這類标準可作為國際貿易中的技術依據。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制定的《智能工廠安全防護技術要求》就是典型實例,該标準被20餘家跨國制造企業采納為供應商準入基準。
“集體标準”這一術語在标準領域中并非規範表述,可能為“團體标準”的誤寫或混淆。以下結合相關網頁信息,對“團體标準”進行詳細解釋:
團體标準是由依法成立的社會團體(如行業協會、聯合會、企業聯盟等),按照自主制定的程式,協調相關市場主體共同制定、發布的标準。其核心特征是自願采用,不具有國家标準的強制性。
主要適用于行業領先企業參與制定,确保标準在業内廣泛接受;也可作為中小企業提升技術能力的參考依據。
規範的表述應為“團體标準”,而非“集體标準”。其本質是市場驅動的自願性标準,兼具靈活性和行業指導價值。如需更完整信息,可參考行業協會或标準化主管部門發布的具體文件。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