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性貿易壁壘英文解釋翻譯、技術性貿易壁壘的近義詞、反義詞、例句
英語翻譯:
【經】 technical barriers
分詞翻譯:
技術的英語翻譯:
art; science; skill; technique; technology
【計】 switching technique; techno
【醫】 technic; technique
【經】 technique; technology
貿易壁壘的英語翻譯:
【經】 trade barrier
專業解析
技術性貿易壁壘(Technical Barriers to Trade, TBT)是指一國或地區以維護國家安全、保障人類健康和安全、保護動植物生命和健康、保護環境、防止欺詐行為、保證産品質量等為由,通過頒布法律、法規、規章,建立技術标準、認證制度、檢驗檢疫制度等方式,對外國進口商品制定的技術性限制措施。這些措施在形式上具有合法性,但若超出合理必要限度或存在歧視性,則可能構成對國際貿易的不合理障礙。
核心要素解析:
-
表現形式:
- 技術法規 (Technical Regulations): 強制執行的關于産品特性或其相關工藝和生産方法的規定。例如:電器安全标準、食品添加劑限量規定、玩具材料重金屬含量要求。
- 标準 (Standards): 經公認機構批準、供通用或重複使用的、非強制性的關于産品特性或其相關工藝和生産方法的規則、指南或特征。雖然自願性,但市場普遍認可的标準常成為事實上的準入要求。例如:ISO質量管理體系标準、特定産品的性能标準。
- 合格評定程式 (Conformity Assessment Procedures): 用于确定産品是否符合技術法規或标準相關要求的程式。包括抽樣、檢測和檢驗;評估、驗證和合格保證(如認證);注冊、認可和批準等。例如:CE認證(歐盟)、FCC認證(美國)、CCC認證(中國)。
-
設立目的(表面合理性):
- 保護人類、動植物生命健康和安全。
- 保護環境。
- 防止欺詐行為,保證産品質量。
- 維護國家安全利益。
-
潛在貿易壁壘效應:
- 增加成本: 出口企業需投入資源進行技術改造、産品測試、申請認證,導緻成本上升。
- 延遲上市: 複雜的認證和審批程式延長産品進入市場的時間。
- 信息不對稱: 進口國頻繁更新或信息不透明的技術法規使出口企業難以適應。
- 歧視性: 對進口産品提出高于本國産品或國際标準的要求,或對特定來源國設置更苛刻條件。
- 标準差異: 各國技術标準不統一,迫使企業生産不同版本産品以滿足不同市場。
-
國際規則(WTO/TBT協定):
世界貿易組織(WTO)的《技術性貿易壁壘協定》(TBT Agreement)旨在規範成員的技術法規、标準和合格評定程式,确保其不構成不必要的國際貿易障礙。該協定要求:
- 非歧視性: 給予進口産品的待遇不低于本國同類産品(國民待遇)和來自其他WTO成員的産品(最惠國待遇)。
- 必要性: 措施對實現合法目标應是必要的,且貿易限制程度不應超過實現目标所需。
- 采用國際标準: 鼓勵成員采用國際标準作為技術法規和标準的基礎,除非國際标準對實現目标無效或不適當。
- 等效性和相互認可: 鼓勵成員接受其他成員的技術法規為等效,并達成相互認可合格評定結果的協議。
- 透明度: 成員需及時公布技術法規草案,提供評議機會,并設立國家咨詢點解答詢問。
技術性貿易壁壘是一把“雙刃劍”。一方面,合理的技術要求對保障消費者權益、保護環境和公共安全至關重要。另一方面,若被濫用、設置過高、缺乏科學依據、執行不透明或具有歧視性,則會成為隱蔽且有效的貿易保護工具,阻礙商品和服務的自由流動,增加貿易成本和不确定性。理解其構成、目的及國際規則(特别是WTO/TBT協定)對于從事國際貿易的企業和政府至關重要。
權威參考來源:
- 世界貿易組織 (WTO) - 《技術性貿易壁壘協定》(TBT Agreement) 文本及解釋: 這是關于TBT最核心的國際法律框架和權威解釋。來源:WTO官網 (https://www.wto.org/english/docs_e/legal_e/17-tbt_e.htm)
- 世界貿易組織 (WTO) - 技術性貿易壁壘專題頁面: 提供協定背景、最新動态、通知查詢等實用信息。來源:WTO官網 (https://www.wto.org/english/tratop_e/tbt_e/tbt_e.htm)
- 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 (UNCTAD) - 貿易分析信息系統 (TRAINS): 提供各國TBT措施數據庫(需訂閱或特定訪問權限)。來源:UNCTAD官網 (https://trains.unctad.org/) (注:具體數據訪問可能有條件限制)
- 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 - 世界貿易組織司 / 貿易救濟調查局: 發布中國應對國外TBT的措施、預警信息及相關政策解讀。來源:中國商務部官網 (http://www.mofcom.gov.cn/) (可在站内搜索“技術性貿易壁壘”)
- 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 (OECD) - 貿易政策研究: 發布關于TBT等非關稅措施對貿易影響的研究報告和分析。來源:OECD官網 (https://www.oecd.org/trade/)
(注:鍊接有效性需實時驗證。若鍊接無法保證長期有效或指向準确次級頁面,建議用戶直接訪問上述權威機構官網,并通過站内搜索功能查找“技術性貿易壁壘”、“Technical Barriers to Trade”或“TBT Agreement”等相關内容。)
網絡擴展解釋
技術性貿易壁壘(Technical Barriers to Trade, TBT)是指國家或地區以保護人類健康、動植物安全、環境等為由,通過制定技術法規、标準、認證程式等,對進口商品設置的技術性限制措施。其核心是以技術手段形成貿易障礙,屬于非關稅壁壘中最隱蔽、最難應對的形式之一。
核心要素
-
表現形式
包括技術法規(如安全标準)、技術标準(如質量認證)、合格評定程式(如檢驗檢疫制度)等,可能涉及産品生産、加工、包裝、運輸全流程。
-
雙重屬性
- 合理性:初衷是保護公共安全和環境,例如防止欺詐、保障産品質量。
- 歧視性:部分國家(尤其是發達國家)通過設置過高或複雜的技術要求,變相限制進口。
-
國際規則
世界貿易組織(WTO)通過《TBT協定》和《SPS協定》規範此類措施,要求其符合科學性和非歧視原則。
主要特點
- 隱蔽性:以合法外衣掩蓋貿易保護目的,例如借環保名義提高進口門檻。
- 動态性:技術标準隨科技進步不斷更新,企業需持續適應新要求。
- 複雜性:涉及領域廣,從食品到機電産品,技術要求多樣且可能相互沖突。
- 不對稱性:發達國家憑借技術優勢主導标準制定,發展中國家往往被動應對。
技術性貿易壁壘既是國際貿易的“安全閥”,也可能成為貿易保護工具。其合理性與濫用之間的界限模糊,需通過國際協作和技術能力提升來平衡。更多細節可參考來源-5。
分類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