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化】 electrochemical spectrum; polarogram
極譜圖(Polarogram)是電化學分析中極譜法的核心數據輸出形式,指在可還原或氧化物質存在下,通過測量汞電極表面電流隨電壓變化繪制的非線性曲線圖。該圖譜由捷克化學家Jaroslav Heyrovský于1922年發明,現廣泛應用于痕量金屬檢測和氧化還原反應機理研究。
從結構組成來看,極譜圖包含以下特征:
在環境監測領域,極譜圖能檢測10^-6至10^-9 mol/L濃度的重金屬離子,美國化學會(ACS)将其列為标準水質分析方法之一。藥物分析中則用于測定維生素C等易氧化物質的含量,相關方法學收錄于《分析化學手冊》第五版。
國際純粹與應用化學聯合會(IUPAC)明确定義極譜圖需滿足以下條件:使用滴汞電極、施加線性電壓掃描、記錄電流-電壓關系曲線。此标準已被ISO 3856-1:2020等國際檢測标準采納。
參考來源:
極譜圖是電化學分析中的核心概念,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極譜圖是電流-電壓(或電流-電位)關系曲線,通過電解被測溶液獲得。實驗中使用滴汞電極(極化電極)作為指示電極,通過控制電位并測量電流變化繪制而成。
主要用于測定溶液中金屬離子、有機化合物等可氧化/還原物質的濃度,常見于環境監測、食品檢測及化學研究領域。
極譜法基于控制電位的電解過程,通過極化電極與去極化電極的配合,使電流僅受被測物質擴散速率控制,從而提升分析靈敏度。
(注:部分定義重複内容已合并,完整信息可參考、3、4、6等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