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機】 polarographic cell
bally; cruelly; extreme; fearfully; mighty; pole
【醫】 per-; pole; polus
chart; compose; music; register; table
【醫】 spectrum
billabong; lake; pool; sump
【化】 cell
【醫】 cistern; cisterna; cisternae; pool; tank
極譜池(Polarographic Cell)是極譜分析法中用于電化學測量的核心裝置,由捷克化學家雅羅斯拉夫·海洛夫斯基(Jaroslav Heyrovský)于1922年發明。其英文術語為"polarographic cell",定義為一種包含工作電極、參比電極和電解液的三電極體系,通過測量電流隨電壓變化的關系(極譜波)實現物質定性與定量分析。
該裝置包含三個關鍵組件:
$$i_d = 607nD^{1/2}m^{2/3}t^{1/6}C$$
式中$i_d$為擴散電流,$n$為電子轉移數,$D$為擴散系數(來源:《分析化學原理》第9版)
極譜池在環境監測(如重金屬檢測)、藥物分析(維生素C含量測定)和食品工業(農藥殘留分析)領域有廣泛應用。根據國際純粹與應用化學聯合會(IUPAC)技術報告,其檢測限可達$10^{-8}$ mol/L。海洛夫斯基因該技術的突破性貢獻獲得1959年諾貝爾化學獎(諾貝爾獎官網檔案編號CH1959)。
"極譜池"的英語翻譯為"polarographic cell"(),是電化學分析儀器中的重要組件。以下從三個方面進行詳細解釋:
一、詞源解析
二、功能結構 作為極譜儀的核心部件,主要包含:
三、應用領域 主要用于檢測溶液中微量金屬離子濃度,常見于:
需要說明的是,現代極譜池多采用微電極技術,相比傳統裝置具有靈敏度高(檢測限可達10^-8 mol/L)、樣品需求量少(僅需微升級)等特點。其工作原理基于Ilkovič方程: $$ i_d = 607nD^{1/2}m^{2/3}t^{1/6}C $$ 式中i_d為擴散電流,n為電子轉移數,D為擴散系數,m為汞流速,t為滴汞時間,C為待測物濃度。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