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經】 bullionism
bullion
【經】 currency principle
金銀通貨主義(Specie Standard Doctrine)是19世紀古典經濟學派提出的貨币理論,主張貨币價值應以金銀等貴金屬為基準,強調金屬貨币在流通中的核心地位。該學說認為,貨币必須具有内在價值,紙币發行需以足額金銀儲備為支撐。
從漢英詞典角度解析,“金銀通貨”對應英文術語為"specie currency"或"metallic currency",指以黃金、白銀等貴金屬鑄造的實體貨币。《新帕爾格雷夫經濟學大詞典》将其定義為:貨币體系應建立于貴金屬實際存量基礎上的理論體系,反對信用貨币的超發(The New Palgrave Dictionary of Economics, 2018)。
核心主張包含三個層面:
該理論深刻影響了19世紀全球貨币體系構建,英國1816年《金本位法案》和1870年代國際金本位制的形成均體現其思想精髓(Bank of England Historical Archives)。現代貨币理論研究者如Barro(1979)在《貨币經濟學雜志》指出,金銀通貨主義的硬通貨理念仍為通脹控制研究提供參照框架。
金銀通貨主義是19世紀初在英國興起的貨币金融學說,主張以金銀等貴金屬作為貨币基礎,強調貨币數量直接影響物價水平。以下是其核心要點:
金銀通貨主義(Bullionism)認為貨币的核心是貴金屬(如金銀),隻有具備内在價值的金屬貨币才是真正的貨币。該學派主張貨币數量與貴金屬儲備直接挂鈎,并影響商品價格。
金銀通貨主義與銀行主義的主要分歧在于:
主要代表為英國經濟學家奧維爾斯頓(Samuel Jones Loyd)。20世紀後,其思想部分融入貨币數量論(如費雪方程式$MV=PT$),但更強調貨币供應與實體經濟的聯繫。
如需進一步了解曆史背景或具體政策案例,可參考知網百科及貨币金融學相關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