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英詞典

邊緣性狼瘡英文解釋翻譯、邊緣性狼瘡的近義詞、反義詞、例句

英語翻譯:

【醫】 Hilliard's lupus; lupus marginatus

分詞翻譯:

邊的英語翻譯:

brim; rim; side
【化】 edge
【醫】 brim; fringe; rim

緣的英語翻譯:

along; edge; predestined relationship; reason
【醫】 acies; border; brim; edge; fringe; labrum; limbus; margin; margines
margo; ora; rim

狼瘡的英語翻譯:

lupus
【醫】 eating tetter; lupus; tentigo prava

專業解析

在醫學領域,“邊緣性狼瘡”并非一個标準或廣泛認可的獨立診斷術語。它通常是對應英文術語“Borderline Lupus” 的直譯,但更準确的理解是指那些臨床表現和實驗室檢查結果不完全符合系統性紅斑狼瘡(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SLE) 嚴格診斷标準,但又具有某些狼瘡特征或處于疾病早期、輕微狀态的情況。這類患者有時被稱為“未分化結締組織病(Undifferentiated Connective Tissue Disease, UCTD)” 或“狼瘡樣綜合征(Lupus-Like Syndrome)” 的一部分。

以下從漢英詞典角度并結合醫學定義進行詳細解釋:

  1. 術語定義與核心含義 (Definition & Core Meaning)

    • 中文 (Chinese): 邊緣性狼瘡 (Biānyuánxìng Lángchuāng)
    • 英文 (English): Borderline Lupus
    • 核心解釋 (Core Explanation): 指患者表現出一些與系統性紅斑狼瘡(SLE)相關的臨床症狀(如皮疹、關節痛、疲勞)和/或實驗室免疫學異常(如抗核抗體ANA陽性),但其表現的數量、嚴重程度或組合方式尚未達到目前國際公認的SLE分類标準(如美國風濕病學會ACR标準或系統性狼瘡國際合作組織SLICC标準)。它描述了一種介于健康狀态與明确SLE診斷之間的“灰色地帶”或“臨界狀态”。
  2. 臨床表現特征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 患者可能出現的症狀相對輕微或非特異,常見的有:
      • 不明原因的疲勞、低熱。
      • 關節疼痛或腫脹(關節炎),但通常不引起關節破壞。
      • 皮膚表現:如光敏感(曬太陽後皮疹加重)、類似盤狀紅斑狼瘡的皮疹(但可能不典型)、顴部紅斑(蝴蝶疹)可能輕微或不持續存在。
      • 口腔或鼻粘膜潰瘍。
      • 雷諾現象(遇冷或情緒激動時手指/腳趾變白、變紫、變紅)。
      • 血液學輕度異常:如白細胞減少、血小闆減少或輕度貧血。
      • 腎髒、神經系統或心肺等主要髒器通常無明顯受累或受累輕微。
  3. 實驗室檢查與診斷意義 (Laboratory Findings & Diagnostic Significance)

    • 關鍵指标: 抗核抗體(ANA)陽性是常見且重要的實驗室發現,但ANA陽性本身并不等于SLE,也可見于其他疾病或健康人。
    • 其他抗體: 可能伴有其他自身抗體陽性,如抗SSA/Ro抗體、抗SSB/La抗體、抗RNP抗體等,但其滴度或種類可能不足以滿足SLE标準。
    • 補體水平: 補體(C3, C4)水平通常正常。
    • 診斷意義: “邊緣性狼瘡”本身不是最終診斷,而是一個描述性術語。其重要性在于:
      • 識别出有發展為明确SLE風險的人群(部分患者可能在數年内進展為SLE)。
      • 需要密切隨訪監測病情變化。
      • 可能需要針對症狀進行對症治療,但通常不需要SLE那樣強力的免疫抑制劑治療。
  4. 與系統性紅斑狼瘡(SLE)的區别 (Distinction from SLE)

    • SLE診斷标準: SLE的診斷需要滿足特定的分類标準(如SLICC标準要求滿足至少4條标準,包括至少1條臨床标準和1條免疫學标準;或2019年EULAR/ACR标準達到一定積分)。
    • “邊緣性”的核心: “邊緣性狼瘡”患者的表現不足以滿足這些嚴格的分類标準。他們可能隻滿足1-3條标準,或者症狀/實驗室異常的程度較輕、較短暫。
  5. 管理原則 (Management Principles)

    • 定期隨訪: 最關鍵的管理措施是定期(如每6-12個月)到風濕免疫科醫生處複診,監測症狀變化和實驗室指标(尤其是尿常規、補體、血常規等)。
    • 對症治療: 針對具體症狀進行治療,例如使用非甾體抗炎藥(NSAIDs)治療關節痛,使用羟氯喹(一種常用于SLE的基礎藥物,對皮膚關節症狀有效且可能有預防進展的作用)治療皮疹、關節痛和疲勞,使用防曬霜預防光敏感。
    • 生活方式: 健康生活方式(均衡飲食、適度運動、戒煙)、避免過度日曬、管理壓力。
    • 避免過度治療: 通常不需要使用糖皮質激素或免疫抑制劑(除非出現特定器官受累或向明确SLE進展的證據)。

權威來源參考:

  1. UpToDate臨床顧問 - “系統性紅斑狼瘡的診斷與鑒别診斷”章節: 該權威臨床決策支持系統詳細讨論了SLE的診斷标準,并提及了不滿足标準但具有狼瘡特征的情況(即“邊緣性狼瘡”或“未分化結締組織病”的概念)。來源:UpToDate (Wolters Kluwer Health)。
  2. 《風濕病學》(Kelley and Firestein’s Textbook of Rheumatology)教科書: 風濕病學領域的經典權威教科書,在SLE相關章節中會涉及疾病譜、早期表現及未分化狀态的内容。來源:Elsevier出版。
  3. 美國風濕病學會(ACR)官方網站 - 患者教育材料: ACR提供關于狼瘡(包括疾病譜)的科普信息,有助于理解不同狀态。來源:American College of Rheumatology。
  4. 系統性紅斑狼瘡國際合作組織(SLICC)分類标準原文: 該标準文獻本身及其驗證研究通常會讨論臨界病例或未滿足标準病例的特征。來源:相關學術期刊(如 Arthritis & Rheumatology)。
  5. 《中華風濕病學雜志》相關指南或專家共識: 中國風濕病學界發布的關于SLE或結締組織病的診療指南/共識中,常包含對疾病早期、不典型或未分化狀态的描述和處理建議。來源:中華醫學會風濕病學分會。

網絡擴展解釋

“邊緣性狼瘡”這一術語在醫學中并非标準命名,但結合現有資料和語境推測,可能與以下兩種疾病類型相關:

1.皮膚型紅斑狼瘡(如盤狀紅斑狼瘡)

2.系統性紅斑狼瘡(SLE)的皮膚表現

需注意:

若需進一步确認具體含義,建議咨詢風濕免疫科或皮膚科醫生,結合臨床表現和檢查結果綜合判斷。

分類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