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計】 marginal cost
edge; margin; verge; brim; brink; fringe; hem; skirt
【化】 skirt
【醫】 acies; edge
costing
【經】 cost; cost,insurance,freight by plane; degression
在漢英詞典框架下,"邊緣成本"對應的英文術語為"marginal cost",指企業每增加生産一個單位産品所導緻的總成本增量。這一概念由英國經濟學家阿爾弗雷德·馬歇爾在19世紀末系統提出,現已成為微觀經濟學的核心分析工具。
邊際成本的計算公式為: $$ MC = frac{Delta TC}{Delta Q} $$ 其中ΔTC代表總成本變化量,ΔQ為産量變化量。根據美國經濟學會的行業分析報告,該指标在定價策略中具有決定性作用:當市場價格高于邊際成本時,企業應當擴大生産;反之則需要減産止損。
中國發展研究院2023年的實證研究顯示,制造業企業通過邊際成本核算可平均提升8.2%的産能利用率。典型應用場景包括:電力行業的峰谷定價機制、航空公司的空座票務決策、互聯網企業的服務器擴容評估等。
需要特别說明的是,邊際成本曲線通常呈現U型特征:初始階段因規模效應下降,達到最小有效規模後,受生産要素邊際報酬遞減規律影響開始回升。這種非線性變化規律要求企業必須建立動态監測體系,中國社科院經濟研究所建議采用ERP系統進行實時數據采集和分析。
“邊緣成本”可能是“邊際成本”的筆誤。邊際成本(Marginal Cost)是經濟學中的重要概念,以下從定義、公式、特點和應用場景進行詳細解釋:
邊際成本指每增加一單位産量所增加的總成本。例如:生産100個杯子總成本1000元,生産第101個杯子總成本變為1050元,此時邊際成本為50元。
用數學公式可表示為: $$ MC = frac{Delta TC}{Delta Q} $$ 其中:
特别地,當産量變化量趨近于無窮小時,邊際成本是總成本對産量的導數: $$ MC = frac{d(TC)}{dQ} $$
通過理解邊際成本,企業能更精準地控制生産規模與成本結構,尤其在數字經濟中具有重要戰略意義。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