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化】 crystal edge
brilliant; crystal; glittering
arris; edge; ridge
晶棱(jīng léng)在礦物學和晶體學中特指晶體表面相鄰晶面相交形成的直線狀棱邊。該術語的英文對應詞為edge,指晶體幾何結構中兩個晶面交彙的線性邊界。
幾何定義
晶棱是構成晶體多面體外形的基本要素之一,由至少兩個晶面相交産生,其方向與晶體的對稱性密切相關。根據《礦物學名詞》(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2019),晶棱的形态和長度受晶體内部原子排列規律制約。
漢英術語對照
在權威漢英詞典如《英漢地質詞典》(地質出版社)及國際礦物學協會(IMA)術語庫中,晶棱均規範譯為"crystal edge" 或"edge",強調其在晶體幾何描述中的基礎性。
科學意義
晶棱的測量是晶體投影和對稱性分析的關鍵依據。例如,通過測角儀記錄晶棱夾角可推導晶面符號(如米勒指數),進而确定晶體所屬晶系(如立方晶系、六方晶系等)。這一方法源自19世紀晶體學家提出的面角守恒定律。
晶棱與晶面(crystal face)、頂點(vertex)共同構成晶體宏觀形态的三要素。晶棱的方向可通過晶體坐标系中的晶向指數表示(如[100])。
“晶棱”是晶體學中的術語,指晶體結構中由格點排列形成的特定直線方向,具體解釋如下:
晶棱是通過晶體中任意兩個格點所作的直線,這些直線具有相同的周期性特征。由于晶體結構的周期性,所有格點周圍環境一緻,因此平行于該直線的其他格點也會形成相同方向的直線,這些平行直線整體構成一個晶棱族()。
晶棱反映了晶體内部原子、離子或分子的規則排列方向。例如,在立方晶系中,晶棱可能沿坐标軸或面對角線方向延伸。同一晶棱族的方向稱為晶向,通常用晶向指數(如[hkl])表示()。
同一晶帶的晶面(即交棱相互平行的晶面組合)會形成封閉的環帶分布。例如,立方體的六個面屬于三個不同的晶帶,每個晶帶包含四個相互平行的晶面()。
“棱”在漢語中泛指物體表面的條狀突起或兩個平面的交線(如三棱鏡的棱),而“晶棱”特指晶體結構中的方向性特征()。
晶棱是描述晶體内部周期性方向的重要概念,既包含單一直線的方向性,也涉及平行晶棱組成的晶棱族,與晶帶理論共同構成晶體幾何學的基礎。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