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英詞典

頸肋綜合征英文解釋翻譯、頸肋綜合征的近義詞、反義詞、例句

英語翻譯:

【醫】 cervical rib syndrome; Naffziger's syndrome; scalenus syndrome

分詞翻譯:

頸的英語翻譯:

cervical; kink; neck
【醫】 cervico-; cervix; colla; collum; der-; dero-; jugulum; neck; trachel-
trachelo-; trachelos

肋的英語翻譯:

costal region; rib
【醫】 costa; costae; costo-; rib

綜合征的英語翻譯:

【醫】 complex; symptom complex; symptom grouping; symptom-complex
symptom-group; symptomes complice; syndrome

專業解析

頸肋綜合征(Cervical Rib Syndrome),在醫學領域也被稱為頸肋壓迫綜合征或胸廓出口綜合征的一種類型,是指由于頸椎上額外生長出一根或多根肋骨(稱為頸肋),或其相關的纖維束帶異常,壓迫鄰近的臂叢神經(brachial plexus)和/或鎖骨下血管(subclavian vessels),從而引發一系列神經血管症狀的疾病。

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1. 術語定義與解剖基礎 (Terminology & Anatomical Basis)

    • 頸肋 (Cervical Rib): 指生長在第七頸椎(C7)橫突上的多餘肋骨結構。正常情況下,人類有12對肋骨連接于胸椎(T1-T12),頸椎不應有肋骨。頸肋可以是完整的骨性結構,也可以是發育不全的纖維束帶或軟骨性結構。
    • 綜合征 (Syndrome): 指由頸肋或其相關異常結構壓迫神經血管束(主要是臂叢神經下幹和鎖骨下動脈/靜脈)所導緻的一系列症狀和體征的組合。
  2. 病理機制與受壓結構 (Pathophysiology & Compressed Structures)

    • 臂叢神經受壓 (Brachial Plexus Compression): 臂叢神經是支配上肢運動和感覺的主要神經叢。頸肋或其纖維束帶最常壓迫臂叢神經的下幹(C8, T1神經根),導緻:
      • 感覺異常 (Paresthesia): 手部尺側(小指、環指及手掌尺側)、前臂内側的麻木、刺痛、感覺減退。
      • 運動障礙 (Motor Weakness): 手部小肌肉(骨間肌、小魚際肌、拇收肌)無力、萎縮,導緻精細動作困難(如扣紐扣、寫字),握力減弱。
      • 疼痛 (Pain): 頸部、肩部、上肢的疼痛,可放射至手部。
    • 血管受壓 (Vascular Compression): 鎖骨下動脈或靜脈也可能受壓,導緻:
      • 動脈受壓 (Arterial): 上肢缺血症狀,如患肢發涼、蒼白、無力,脈搏減弱或消失(尤其在特定體位如外展上肢時),嚴重時可導緻血栓形成或動脈瘤。
      • 靜脈受壓 (Venous): 上肢腫脹、青紫(發绀)、靜脈曲張,可能繼發靜脈血栓(深靜脈血栓形成)。
  3. 臨床表現 (Clinical Presentation)

    • 症狀多發生于20-50歲成年人,女性略多見。
    • 症狀通常單側出現(左側稍多),也可雙側。
    • 症狀常因特定姿勢(如手臂外展、上舉、提重物)誘發或加重。
    • 典型症狀組合為:上肢(尤其尺側)感覺異常、疼痛、無力,伴有或不伴有血管症狀(脈搏改變、腫脹、皮溫變化)。
    • 體格檢查可發現:手部小肌肉萎縮(尤其大小魚際肌、骨間肌)、精細運動障礙、特定區域感覺減退、Adson試驗等激發試驗可能陽性、患肢脈搏減弱或消失(在外展、外旋位時)。
  4. 診斷與治療 (Diagnosis & Management)

    • 診斷 (Diagnosis): 基于病史、典型症狀和體征,結合影像學檢查:
      • X線平片 (X-ray): 是診斷頸肋的首選方法,可顯示頸椎旁多餘的肋骨樣骨性結構。
      • 神經電生理檢查 (Electrodiagnostic Studies, e.g., EMG/NCS): 評估臂叢神經(尤其下幹)功能,發現神經傳導異常(如尺神經感覺動作電位波幅降低)。
      • 血管檢查 (Vascular Studies): 如多普勒超聲、血管造影(CTA/MRA),評估血管受壓情況。
    • 治療 (Management):
      • 保守治療 (Conservative): 適用于症狀較輕者。包括:物理治療(改善姿勢、加強肩胛帶肌肉)、避免誘發姿勢、非甾體抗炎藥止痛。
      • 手術治療 (Surgical): 適用于保守治療無效、症狀嚴重、存在神經損傷進行性加重或明顯血管受壓者。手術方式主要為頸肋切除術(cervical rib resection),通常經腋窩或鎖骨上入路,切除頸肋及任何相關的壓迫性纖維束帶,解除對神經血管的壓迫。

頸肋綜合征是一種因頸椎存在多餘肋骨(頸肋)或相關異常結構,壓迫臂叢神經(尤其是下幹)和/或鎖骨下血管,導緻上肢出現神經性(感覺異常、疼痛、肌無力萎縮)和/或血管性(缺血、靜脈回流障礙)症狀的疾病。診斷依靠臨床表現、X線(顯示頸肋)及神經電生理檢查。治療輕症以保守為主,重症或無效者需手術切除頸肋及壓迫結構。

來源參考:

網絡擴展解釋

頸肋綜合征是一種因解剖結構異常導緻神經血管受壓的疾病,以下為詳細解釋:

一、定義

頸肋綜合征又稱胸廓出口綜合征或前斜角肌綜合征,主要表現為第7頸椎橫突異常增生(即“頸肋”),壓迫臂叢神經、鎖骨下動靜脈,引發上肢功能障礙。這種壓迫可能由頸肋直接造成,也可能通過纖維帶與第一肋骨相連間接導緻。

二、病因與高危人群

  1. 解剖異常:頸肋過長、過短或存在纖維帶,改變胸廓出口結構。
  2. 神經血管受壓:臂叢神經和鎖骨下血管受擠壓,影響神經傳導和血液循環。
  3. 年齡因素:中年人群多發,因頸肋軟骨逐漸骨化、血管彈性下降。
  4. 先天性因素:部分與遺傳或孕期接觸有害物質有關。

三、典型症狀

四、診斷與治療

  1. 診斷方法:觸診鎖骨上凹硬塊,結合頸椎X線發現第7頸椎橫突異常。
  2. 治療建議:
    • 保守治療:症狀較輕時通過物理治療、姿勢調整緩解。
    • 手術幹預:嚴重神經血管壓迫需切除頸肋或松解纖維帶。

五、與頸椎病的區别

頸椎病多由椎間盤退變引起,疼痛集中在頸部并向肩臂放射;頸肋綜合征則因骨性結構異常導緻,伴隨更明顯的血管症狀(如手指發冷)和特定動作受限。需通過影像學檢查明确診斷。

如需更詳細醫學指南,來源中的權威資料。

分類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