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經濟模型(Economic Model)是經濟學研究中用于簡化和抽象現實經濟系統的理論框架,通過數學方程、圖表或邏輯關系描述變量間的相互作用。根據《韋氏詞典》定義,其核心在于“以假設為基礎,模拟市場行為或政策影響”(Merriam-Webster, 2023,鍊接:https://www.merriam-webster.com/dictionary/economic%20model)。
國際貨币基金組織(IMF)指出,經濟模型的三大要素包含假設條件、内生/外生變量和均衡分析。例如凱恩斯總需求模型通過消費函數$C = a + bY$和投資函數$I = I_0$構建國民收入等式:
$$
Y = C + I + G
$$
該公式揭示政府支出$G$對産出$Y$的乘數效應(IMF, 2021,鍊接:https://www.imf.org/external/pubs/ft/fandd/basics/models.htm)。
在應用層面,經濟模型可分為實證模型(如計量經濟學模型)與規範模型(如福利經濟學模型)。世界銀行研究顯示,動态隨機一般均衡(DSGE)模型已廣泛用于央行貨币政策模拟,其優勢在于量化利率調整對通脹率的滞後影響(World Bank, 2020,鍊接:https://www.worldbank.org/en/research/brief/DSGE-models)。
權威經濟學教材《經濟學原理》強調,模型的評估标準包括預測準确性和邏輯一緻性。例如供需模型雖忽略個體差異,卻能有效解釋價格波動規律(曼昆,2020,鍊接:https://www.macmillanlearning.com/college/us/product/Principles-of-Economics/p/1319218450)。
經濟模型是經濟學中用于描述、分析和預測經濟現象的核心工具,其定義和特點可綜合如下:
經濟模型是對現實經濟系統的簡化描述,通過數學方程或理論結構揭示經濟變量間的内在聯繫。它通過排除次要因素,聚焦關鍵變量,幫助研究者理解經濟運行的規律,并為政策制定提供依據。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模型(如IS-LM、DSGE)或應用案例,可參考經濟學教材或專業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