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格失配位錯英文解釋翻譯、晶格失配位錯的近義詞、反義詞、例句
英語翻譯:
【化】 misfit dislocation
分詞翻譯:
晶格的英語翻譯:
crystal lattice
【計】 crystal lattice
【化】 crystal lattice; lattice
失配位錯的英語翻譯:
【化】 misfit dislocation
專業解析
晶格失配位錯(Lattice Mismatch Dislocation),在材料科學和半導體物理領域,指當兩種具有不同晶格常數(Lattice Constant)的材料外延生長在一起時,由于晶格尺寸不匹配而在界面附近形成的線缺陷(位錯)。其核心含義可拆解如下:
-
晶格失配 (Lattice Mismatch):
- 指兩種晶體材料的晶格常數(a)存在差異。失配度(f)通常定義為:$$f = frac{a{film} - a{substrate}}{a_{substrate}} times 100%$$
- 其中 (a{film}) 是外延薄膜的晶格常數,(a{substrate}) 是襯底的晶格常數。正值表示薄膜晶格大于襯底,負值表示薄膜晶格小于襯底。
-
位錯 (Dislocation):
- 是晶體中的一種線缺陷,表征原子排列的周期性在一條線附近發生錯亂。位錯的存在會顯著影響材料的力學、電學和光學性質。
-
形成機制:
- 當失配度較小時,外延生長的薄膜初期會經曆彈性應變(Strain),薄膜的晶格被拉伸或壓縮以適應襯底晶格,形成赝晶(Pseudomorphic)生長。
- 隨着薄膜厚度增加,累積的彈性應變能增大。當厚度超過一個臨界值(臨界厚度,Critical Thickness)時,為了釋放部分應變能,系統會通過在界面附近引入位錯網絡來容納晶格失配。這些位錯就是晶格失配位錯。
- 最常見的失配位錯類型是刃位錯(Edge Dislocation),其伯格斯矢量(Burgers Vector)平行于界面,多餘的半原子面垂直于界面,從而“吸收”掉晶格尺寸的差異。
-
影響與意義:
- 負面影響:失配位錯是晶體中的缺陷,會:
- 成為載流子(電子、空穴)的散射中心和複合中心,降低半導體器件的遷移率和發光效率。
- 可能成為雜質擴散的快速通道。
- 影響材料的機械強度。
- 可利用性:在特定設計中,可以利用失配位錯來調控材料的能帶結構或實現特殊的器件功能(如應變工程),但通常需要精确控制位錯密度和分布。
漢英對照關鍵術語:
- 晶格失配位錯 - Lattice Mismatch Dislocation / Misfit Dislocation
- 晶格常數 - Lattice Constant
- 失配度 - Mismatch (Strain) / Misfit
- 外延生長 - Epitaxial Growth
- 襯底 - Substrate
- 薄膜 - Film / Epilayer
- 彈性應變 - Elastic Strain
- 赝晶生長 - Pseudomorphic Growth
- 臨界厚度 - Critical Thickness
- 刃位錯 - Edge Dislocation
- 伯格斯矢量 - Burgers Vector
- 應變工程 - Strain Engineering
參考來源:
- 經典教材與理論:Frank, F. C., & van der Merwe, J. H. (1949). One-dimensional dislocations. I. Static theory. Proceedings of the Royal Society of London. Series A, Mathematical and Physical Sciences, 198(1053), 205–216. (奠定了失配位錯理論基礎)
- 材料科學基礎:William D. Callister Jr., David G. Rethwisch.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An Introduction. (标準教材,涵蓋晶體缺陷與位錯)
- 半導體物理與器件:Donald A. Neamen. Semiconductor Physics and Devices: Basic Principles. (闡述失配位錯對半導體器件性能的影響)
- 薄膜外延綜述:J. W. Matthews (Ed.). Epitaxial Growth. Academic Press. (詳細讨論外延生長中的失配與位錯問題)
網絡擴展解釋
晶格失配位錯(Misfit dislocation)是晶體材料中因晶格常數差異導緻的一種線缺陷,常見于異質結構(如薄膜與基底)的界面處。其核心特征是通過原子排列的局部畸變來緩解晶格失配産生的應力。以下是關鍵解釋:
-
形成機理
當兩種晶體結構相近但晶格常數不同的材料接觸時(例如半導體異質外延生長),界面處會因晶格尺寸差異産生内應力。為了降低系統能量,部分區域會通過滑移或半原子面插入的方式形成位錯,使晶格畸變區域與正常區域之間形成過渡。
-
結構特征
- 表現為線狀缺陷,通常沿界面延伸,類似于刃型位錯(如半原子面結構)或螺型位錯。
- 位錯線附近的原子排列嚴重畸變,産生壓應力或拉應力區域,遠離位錯線則恢複規則排列。
-
功能與影響
- 應力釋放:通過局部位錯抵消晶格失配導緻的宏觀應變,避免材料開裂。
- 性能調控:位錯密度過高會降低材料機械強度,但適量位錯可增強材料的塑性變形能力。
示例:若在矽基底上生長鍺薄膜(兩者晶格常數差約4%),界面處會通過周期性失配位錯釋放應力,表現為鍺原子層中插入額外的半原子面,形成刃型位錯結構。
如需進一步了解位錯類型(如刃型、螺型)或實驗觀測方法,可參考材料科學相關教材或專業文獻。
分類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