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經】 recurrent profit and loss
often; frequently; daily; evermore; regularly
increase and decrease; profit and loss
【經】 gain and loss; gain or loss; loss and gain; profit and loss
在財務會計領域,"經常性的損益"(Recurring Profit and Loss)指企業在正常經營活動中重複發生的收入與支出項目。該術語區别于非經常性損益,主要包含三個核心特征:
持續性特征:這類損益項目與企業主營業務直接相關,如制造企業的産品銷售損益、服務企業的勞務收入等,具有可預期的重複發生規律。國際財務報告準則(IFRS)第8號将此類項目歸類為"持續性經營活動成果"。
核算範圍:包含主營業務收入、營業成本、銷售費用及管理費用等常規科目。根據《企業會計準則——基本準則》第三章規定,這些項目需在利潤表中單獨列示以反映企業經營能力。
分析價值:投資機構評估企業價值時,通常以經常性損益為基準計算市盈率。美國財務會計準則委員會(FASB)在概念框架第8號文件中強調,該指标能有效過濾偶然因素對業績的幹擾。
專業詞典如《英漢證券投資詞典》将其英譯界定為"Recurring Items",特指具有穩定現金流特征的損益科目。實務操作中需注意區分會計政策變更帶來的持續性影響與真實經營損益,該技術指引詳見于國際會計準則理事會(IASB)發布的《財務報告概念框架》。
經常性損益是指與企業正常經營業務直接相關,且具有持續性和重複性特征的損益項目,能夠反映企業核心盈利能力。以下是詳細解析:
定義
經常性損益是企業日常經營活動中産生的收入與支出,直接影響報表使用者對企業持續盈利能力的判斷。例如:銷售收入、管理費用、長期投資收益等。
核心特征
根據會計準則,典型項目包括:
對比維度 | 經常性損益 | 非經常性損益 |
---|---|---|
發生原因 | 日常經營活動(如銷售商品) | 偶發事件(如出售固定資産、政府補貼) |
持續性 | 長期、重複發生 | 一次性或低頻發生 |
對盈利的影響 | 反映核心盈利能力 | 可能扭曲真實盈利水平 |
通過分析經常性損益,投資者可更準确地評估企業持續經營能力,避免被非經常性項目(如資産處置收益)幹擾判斷。例如,若企業利潤主要依賴非經常性損益,可能暗示主營業務存在問題。
如需進一步了解非經常性損益的具體案例,可參考中的投資轉讓、債務重組等說明。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