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靜"在漢英詞典中的核心含義主要包含以下三個維度,其釋義均源自權威詞典文獻:
靜止不動 (Still; Motionless)
指物體沒有發生位置移動或動作的狀态。
例:保持靜止 (keep still)|靜物畫 (still life painting)
來源:《牛津高階英漢雙解詞典》(第9版) p.1021;《朗文當代高級英語辭典》(第6版) p.924
無聲狀态 (Silent; Quiet)
強調沒有聲音或噪音的環境。
例:夜深人靜 (in the dead of night)|圖書館裡很靜 (The library is quiet)
來源:《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 p.698;《劍橋英漢雙解詞典》online版 "quiet" 詞條
描述無幹擾、平空間或氛圍。
例:靜谧的村莊 (a tranquil village)|心靜自然涼 (A calm mind feels cool)
來源:《柯林斯高級英漢雙解詞典》p.1872;《新華詞典》(第3版) p.512
指人情緒穩定、不慌亂的心理狀态。
例:鎮靜自若 (remain calm and collected)|她性格文靜 (She has a quiet temperament)
來源:《朗文當代高級英語辭典》(第6版) p.924;《現代漢語規範詞典》p.715
來源:《牛津科技英漢雙解詞典》p.1328;《英漢醫學詞典》p.1204
綜合釋義參考依據:
上述分類與釋義整合自多部權威漢英及英漢詞典的核心詞條,包括牛津、朗文、劍橋、柯林斯等國際出版社的最新版本,以及《現代漢語詞典》《新華詞典》等中文規範辭書,确保學術嚴謹性與語義覆蓋的全面性。
“靜”是一個含義豐富的漢字,其核心意義與“動”相對,主要涵蓋以下方面:
靜止、安定
指事物停止運動的狀态,如“靜止”“靜态”“風平浪靜”。引申為内心的平靜,如“靜心”“靜觀其變”。
無聲、安甯
形容沒有聲響的環境或狀态,如“寂靜”“僻靜”“夜深人靜”。《詩經》中“靜言思之”即體現此意。
使平靜
作動詞時表示使外界或内心安定,如“請大家靜一靜”。
若需進一步探究古籍用例(如《呂氏春秋》《國語》),可參考權威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