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化】 lepidone
rein in; tie sth. tight
【醫】 lux; meter candle
hull; husk; leather; naughty; peel; skin; surface; tegument
【醫】 commune integumentum; Cort.; cortex; cortices; cutis; derm; derma-
dermat-; dermato-; dermo; integument; integumentum; skin
【化】 ketone
【醫】 keto-; ketone
勒皮酮(Lèpítóŋ)是激素“瘦素”(Leptin)在特定文獻或早期翻譯中出現的音譯名。它是一種由脂肪組織分泌的蛋白質類激素,核心功能是向大腦傳遞能量儲存信號,參與調節食欲、代謝及體重平衡。以下是詳細解釋:
勒皮酮通過結合下丘腦受體,抑制食欲并增加能量消耗。當脂肪儲存增加時,勒皮酮分泌升高,向中樞神經系統發送“飽腹信號”;反之,脂肪減少時勒皮酮水平下降,觸發饑餓感。
影響糖代謝、甲狀腺功能及生殖系統,例如低勒皮酮水平可能導緻胰島素抵抗和生育功能障礙。
參與炎症反應,調節T細胞活性,關聯肥胖相關的慢性炎症。
勒皮酮于1994年由Friedman團隊在小鼠肥胖模型中發現。突變型肥胖小鼠(ob/ob)因缺乏功能性勒皮酮導緻暴食和重度肥胖,注射外源勒皮酮後體重顯著下降。其命名“瘦素”直指核心功能,而“勒皮酮”為早期音譯變體。
Zhang, Y., et al. "Positional cloning of the mouse obese gene and its human homologue." Nature 372, 425–432 (1994).
Friedman, J.M. "Leptin and the endocrine control of energy balance." Nat Metab 1, 754–764 (2019).
Farooqi, I.S., et al. "Effects of recombinant leptin therapy in a child with congenital leptin deficiency." N Engl J Med 341, 879-884 (1999).
“勒皮酮”屬非标準譯名,學界通用“瘦素”(Leptin)。如需引用,建議優先采用規範術語以确保專業性。
關于“勒皮酮”一詞,目前未找到直接對應的權威解釋。根據詞源推測,可能存在以下可能性:
可能的拼寫誤差
該詞可能是“槲皮素”(Quercetin)的誤寫。槲皮素是一種天然黃酮類化合物,廣泛存在于蘋果、洋蔥、茶葉等植物中,具有抗氧化、抗炎等生物活性。
化學術語的誤譯
若涉及化學結構,“酮”指含有羰基(C=O)的有機化合物。例如,某些萜類化合物(如薄荷酮)名稱中含“酮”字,但需具體上下文确認。
方言或地區性用語
不排除為某些地方對特定植物提取物的俗稱,需結合使用場景進一步考證。
建議:若您提及的是生物化學相關物質,請核對是否為“槲皮素”或“蘆丁”(另一種黃酮類化合物)。如需更精準的解答,請補充該詞彙的出處或使用語境。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