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計】 homochronous
be similar to; genus; kind; species
【醫】 group; para-; race
synchronism
【計】 geostationary; in-phase; in-sync; S; synchronization; synchronizing
synchrony
【化】 synchronism; synchronizing; timing
在漢英詞典視角下,“類同步的”通常對應技術領域(尤指通信與電子工程)的術語“準同步” 或“plesiochronous”,指不同系統或信號之間的時鐘頻率極其接近但并非嚴格同步 的狀态。以下是詳細解釋:
“類同步”的本質
指兩個或多個數字系統的時鐘信號具有相同的标稱頻率,但存在極小的允許偏差(如±50ppm)。這些時鐘在長期平均頻率上一緻,但瞬時相位可能存在微小差異。這種狀态介于完全同步(synchronous)和異步(asynchronous)之間,需通過緩沖或調整機制處理相位漂移 。
技術特點
概念 | 同步性要求 | 典型應用 |
---|---|---|
同步 (Synchronous) | 時鐘完全同源同頻 | SDH光纖網絡、CPU時鐘 |
準同步 (Plesiochronous) | 頻率接近,相位微差 | PDH傳輸系統、舊式骨幹網 |
異步 (Asynchronous) | 時鐘獨立且頻率不同 | 互聯網分組交換、UART通信 |
國際電信聯盟 (ITU-T)
在G.702 标準 中明确定義了準同步數字體系(PDH),要求各級時鐘偏差控制在±4.6×10⁻⁶以内 。
IEEE 通信标準
IEEE 802.3 系列标準指出,早期以太網物理層采用準同步機制協調不同設備時鐘 。
技術百科釋義
維基百科“Plesiochrony”詞條強調其源于希臘語“plesíon”(接近)和“chrónos”(時間),描述“幾乎同步”的系統行為 。
“同步”一詞的核心含義可分為兩類:科學技術領域的精準協調與日常場景中的協調一緻。而“類同步”并非标準術語,可能指代與同步相似但存在差異的概念,以下結合不同領域進行推測性解釋:
計算機科學
在異步編程中,某些機制(如回調函數、Promise)雖不嚴格阻塞進程,但通過特定設計實現了類似同步的執行順序,可視為“類同步”操作。例如,JavaScript的async/await
語法讓異步代碼以同步形式呈現,提升可讀性。
物理學與工程學
若兩個系統未完全達到相位或頻率一緻,但偏差在允許範圍内(如通信中的時鐘同步容錯),可能被稱為“類同步狀态”。
社會與經濟
當多個政策或措施雖未嚴格同時推進,但通過階段性配合實現整體協調(如環保與産業升級交替實施),可理解為“類同步”策略。
語言表達
該詞可能被引申用于描述非技術場景中“表面協調但内在機制不同”的現象,例如跨部門協作時流程獨立但目标一緻的情況。
如需更精準的解釋,請補充具體語境(如所屬學科或應用場景)。标準術語中與“同步”相關的概念包括:異步、并發、并行、協調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