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英詞典

比較成本差異英文解釋翻譯、比較成本差異的近義詞、反義詞、例句

英語翻譯:

【經】 comparative cost diference

分詞翻譯:

比較成本差的英語翻譯:

【經】 difference of comparative costs

異的英語翻譯:

different; other; separate; strange; surprise
【計】 exclusive-OR
【醫】 allotrio-; heter-; hetero-; pecilo-; poecil-; poikilo-

專業解析

比較成本差異(Comparative Cost Difference) 是國際貿易理論中的核心概念,源于大衛·李嘉圖(David Ricardo)提出的比較優勢理論(Theory of Comparative Advantage)。它指不同國家在生産同一種商品時,其機會成本(Opportunity Cost) 的相對差異。這種差異是國際貿易産生互利共赢的基礎,而非取決于生産成本的絕對高低。

核心含義解析

  1. 機會成本比較

    比較成本差異的本質是衡量生産某種商品時需放棄的另一種商品的生産量。例如:

    • 國家A生産1單位布匹需放棄2單位小麥,而國家B生産1單位布匹僅需放棄0.5單位小麥。
    • 此時,國家B在布匹生産上具有較低的機會成本,即擁有比較優勢。國家A則可能在小麥生産上具有比較優勢。
  2. 與絕對成本差異的區别

    亞當·斯密的絕對優勢理論強調生産效率的絕對高低,而李嘉圖的比較優勢理論指出:即使一國在所有商品生産上均處于絕對劣勢,隻要其機會成本相對較低的商品,即可通過專業化生産和貿易獲利(李嘉圖, 1817)。

  3. 貿易收益的來源

    兩國根據各自的比較優勢分工:

    • 國家A專注生産小麥(機會成本低),國家B專注生産布匹(機會成本低)。
    • 雙方通過交換,總産量提升,消費選擇增加,實現帕累托改進。

經典案例說明

假設英國與葡萄牙生産布匹和葡萄酒的成本如下(勞動工時/單位):

國家 1單位布匹 1單位葡萄酒
葡萄牙 90小時 80小時
英國 100小時 120小時

學術與政策意義


權威參考文獻

  1. Ricardo, D. (1817). On the Principles of Political Economy and Taxation. London: John Murray.
  2. Mill, J.S. (1848). Principles of Political Economy. London: Longmans, Green and Co.
  3. World Bank (2020). World Development Report: Trading for Development. Washington, DC.

網絡擴展解釋

“比較成本差異”是國際貿易理論中的核心概念,源于大衛·李嘉圖的比較優勢理論,用于解釋國家間貿易分工的基礎。以下是詳細解釋:

1.基本定義

比較成本差異指兩個國家生産兩種商品時,勞動成本(或資源消耗)的相對比例差異。即使一國在所有商品生産上均無絕對成本優勢,仍可通過專注于相對成本較低的商品進行貿易,實現互利。

2.核心原理

3.與絕對成本差異的區别

4.應用與意義

5.補充說明

在企業管理中,“成本差異”通常指實際成本與标準成本的差額(如用量差異、價格差異等),與國際貿易中的“比較成本差異”概念不同,需注意區分。

總結來說,比較成本差異是國際貿易理論的基石,強調通過相對效率差異實現互利分工,而非單純追求絕對成本優勢。

分類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