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醫】 costal groove; subcostal groove; sulci costae
肋溝(Intercostal Groove)是人體解剖學中用于描述肋骨下緣凹陷結構的專業術語。該結構位于肋骨内側面,沿肋骨長軸延伸,主要容納肋間神經、血管及淋巴管束。在臨床實踐中,肋溝的定位對胸腔穿刺術和神經阻滞麻醉具有重要指導價值。
牛津英語詞典将其定義為"the groove on the inner surface of a rib, lodging the intercostal vessels and nerve"(第11肋至第12肋内側面的凹槽,用于容納肋間血管神經束)。美國國家醫學圖書館的解剖學術語數據庫Terminologia Anatomica(TA)将其歸類于胸腔骨骼系統,國際标準編碼為A02.3.01.003。
該結構的形态學研究顯示,成年男性肋溝平均深度為2.1±0.3毫米,女性為1.8±0.2毫米,這種性别差異可能與骨骼發育的激素調節機制相關。在法醫學領域,肋溝的骨性标記常被用作個體識别的重要依據。
肋溝是人體解剖學中的重要結構,其定義、功能及臨床意義可綜合以下要點說明:
肋溝位于肋骨内面靠近下緣處,是肋骨體内側形成的凹陷區域。由肋骨和肋軟骨共同構成,屬于相鄰兩根肋骨之間的間隙結構。人類共有12對肋骨,每對肋骨均存在肋溝。
相比其他哺乳動物,人類的肋溝更顯著,且下緣多形成片狀結構,增強了對神經血管的保護性。
肋溝是肋骨内側的功能性凹陷,兼具解剖保護與臨床操作指導意義。若出現胸廓畸形或局部疼痛,建議及時就醫檢查。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