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醫】 process of Rau; Rau's process; Ravius' process
勞氏突(Lauterbach's process)是人體解剖學中的專業術語,指位于第四腦室外側隱窩頂部的一種特殊膜性結構。該結構由德國解剖學家卡爾·勞特巴赫(Karl Lauterbach)于1896年首次描述并命名。
在漢英詞典中,該術語對應的英文為"Lauterbach's process",屬于可數名詞,國際音标标注為/ˈlaʊtərbɑːks ˌprəʊsɛs/。其核心功能是參與腦脊液循環的動态平衡調節,通過膜性結構的彈性形變緩沖顱内壓變化。
根據《格氏解剖學》(第42版)記載,該結構的平均尺寸為3-5mm,由三層組織構成:外層為室管膜細胞層,中層含彈性纖維網,内層與脈絡叢組織相連。在臨床實踐中,勞氏突的異常增生可能引發良性顱内壓增高症,這是神經外科的重要鑒别診斷指标之一。
目前該術語已被收錄于《道蘭氏醫學詞典》(第33版)和《斯特德曼醫學詞典》(第8版)等權威工具書。世界衛生組織解剖學術語委員會(WHO-FIC)将其歸類于神經系統精細結構分類碼A08.1.01.019。
“勞氏突”這一術語在不同語境下的解釋可能有所差異,以下是綜合整理後的信息:
解剖學術語角度
在法語醫學詞典中,“勞氏突”對應的法語為apophyse de Rau,屬于解剖學領域的專業詞彙。其中“apophyse”指骨骼的突起部分,而“Rau”可能是以人名命名的結構,具體指代某一骨性突起(如脊椎或頭骨的特定部位)。這類術語常見于醫學文獻或教材中。
可能的混淆與疾病關聯
和提到“腰椎間盤突出”與“腰肌勞損”的區别,但兩者與“勞氏突”無直接關聯。若用戶誤将“勞氏突”理解為腰椎疾病,需注意區分:腰椎間盤突出是椎間盤組織移位,而勞氏突更可能指向解剖結構。
語言翻譯與使用建議
若需進一步了解,可參考法語醫學詞典或解剖學資料核實“apophyse de Rau”的詳細描述。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