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力英文解釋翻譯、勞動力的近義詞、反義詞、例句
英語翻譯:
labour force; work force
【經】 labor force; work force
分詞翻譯:
勞的英語翻譯:
fatigue; put sb. to the trouble of; service; work
動力的英語翻譯:
drive; motivity; power; dynamics; impetus; momentum
【化】 power
【醫】 dynamia; dynamo-; ergo-
【經】 motive power; power
專業解析
勞動力在漢英詞典中的核心釋義可歸納為以下三個層面:
一、勞動能力
指人類從事體力或腦力工作的能力(ability to work),包含生理機能與知識技能雙重屬性。例如《現代漢語詞典》第七版定義為"人用于生産物質資料的體力和腦力的總和" 。在經濟學領域,馬克思将勞動力定義為"存在于人體中的體力和智力的總和"(《資本論》第1卷)。
二、勞動人口群體
特指具有勞動能力且參與社會生産的適齡人口,包含就業人員與失業人員。根據中國國家統計局2024年數據,我國勞動力人口規模達8.76億,占總人口的62.3% 。該群體年齡範圍通常界定為16-59歲(男性)和16-54歲(女性)。
三、生産要素構成
作為市場經濟要素,勞動力與資本、土地共同構成生産三要素。世界銀行《2025全球發展報告》指出,勞動力質量對GDP增長的貢獻率已達37% 。其價值體現包括勞動生産率、人力資本積累等維度。
補充說明: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第二條,法律意義上的勞動力特指達到法定年齡(16周歲)且具備勞動能力的公民 。在人口統計學中,該概念常與"經濟活動人口"交叉使用,包含就業者和積極求職者。
網絡擴展解釋
勞動力的含義可以從多個角度進行解析:
一、基本定義
勞動力指人類在生産活動中運用的體力和腦力總和,是創造物質財富與精神價值的核心能力。具體包含兩層含義:
- 勞動能力:個體通過體力與智力結合完成生産活動的綜合能力
- 勞動群體:具有勞動能力并參與社會生産的人口群體
二、主要分類
根據的詳細說明,勞動力可分為:
- 勞動性質:體力勞動者(如建築工人)與腦力勞動者(如科研人員)
- 就業狀态:就業勞動力(創造經濟價值)與失業勞動力(具備就業意願)
- 技能水平:低技能(簡單重複勞動)、中技能(專業操作)、高技能(技術創新)
三、經濟作用
- 生産基礎:作為生産要素直接影響生産效率與産出規模
- 産業升級:通過勞動力資源優化配置推動産業結構調整
- 創新驅動:高素質勞動力是技術革新的核心動力
- 消費支撐:就業群體的穩定收入促進内需增長
四、馬克思主義視角
勞動力成為商品需滿足兩個條件:
- 勞動者擁有人身自由
- 勞動者不占有生産資料,隻能通過出賣勞動力獲取生存資料
五、統計維度
實際統計中主要考量兩個指标:
- 勞動年齡人口:通常指16-60歲法定勞動年齡段
- 社會勞動力資源:包含實際從業者與具備勞動能力的待業者
如需了解勞動力價值理論、人口紅利等延伸概念,可參考經濟學專業文獻。
分類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