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英詞典

勞埃德鏡英文解釋翻譯、勞埃德鏡的近義詞、反義詞、例句

英語翻譯:

【化】 Lloyd mirror

分詞翻譯:

勞的英語翻譯:

fatigue; put sb. to the trouble of; service; work

埃的英語翻譯:

angstrom; dust
【化】 angstrm
【醫】 angstrom; tenthmeter

德的英語翻譯:

heart; mind; morals; virtue

鏡的英語翻譯:

lens; looking glass; mirror
【化】 mirror
【醫】 mirror; slass

專業解析

勞埃德鏡(Lloyd's Mirror)是一種經典的光學幹涉實驗裝置,由英國物理學家漢弗萊·勞埃德(Humphrey Lloyd)于1834年提出并首次演示。該裝置巧妙地利用單一光源及其在平面鏡中的虛像,形成一對相幹光源,從而産生清晰的幹涉條紋,直觀地證明了光的波動性。

核心原理與結構:

  1. 裝置構成:主要包含一個點光源(或狹縫光源)和一個平面反射鏡。光源通常放置得非常靠近鏡面所在的平面,但略高于鏡面。
  2. 幹涉形成:光源發出的光分為兩部分:一部分直接傳播到觀察屏(或接收屏),另一部分以掠入射角(接近90°)照射到平面鏡上并被反射。反射光如同來自鏡後對稱位置的虛光源。直接光和反射光在空間相遇的區域滿足相幹條件(頻率相同、振動方向相近、相位差恒定),因此發生幹涉,在觀察屏上形成明暗相間的幹涉條紋。
  3. 相位突變:勞埃德鏡實驗的一個關鍵現象是揭示了光在介質表面反射時的相位變化。當光從光疏介質(如空氣)入射到光密介質(如玻璃鏡面)表面并被反射時,如果入射角接近90°(掠入射),反射光會發生大小為 $pi$ 的相位突變(相當于半個波長的光程差)。這導緻在觀察屏上,與鏡面接觸的邊緣處(光程差理論上為零的位置)出現的是暗條紋而非預期的明條紋,這一現象為光的波動理論提供了有力證據。

物理意義與應用價值:

參考來源:

  1. HyperPhysics, Georgia State University: Lloyd's Mirror (光學原理基礎解釋)
  2. 《Physics World》, Institute of Physics: Key experiments in physics: Lloyd's mirror (曆史背景與物理意義)
  3. 《Encyclopædia Britannica》: Interference & Lloyd's Mirror (百科全書條目)
  4. 《Wikipedia》: Lloyd's mirror (詳細實驗描述與原理分析)

網絡擴展解釋

勞埃德鏡(Lloyd mirror)是一種用于演示光的幹涉現象的光學實驗裝置,其核心原理涉及分波面幹涉和半波損失現象。以下是綜合多來源信息的詳細解釋:

1.基本結構與原理

2.關鍵現象:半波損失

3.實驗特點與應用

4.與楊氏雙縫實驗的對比

5.物理意義

如需進一步了解實驗步驟或公式推導,可參考高權威性來源如、4、8。

分類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