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醫】 nasal arch
nose; bazoo; conk; neb
【醫】 naso-; nasus; nose; rhin-; rhino-
bend; bow
【醫】 arc; arch; arcus; toxo-
"鼻弓"在漢語中并非标準解剖學術語,其字面可理解為鼻腔的拱形結構。根據解剖學共識,該詞可能指代以下結構:
一、核心解剖結構對應
鼻腔頂部由篩骨垂直闆、犁骨及鼻中隔軟骨共同構成弓狀支撐,外側壁的上下鼻甲呈階梯狀拱形排列,形成氣體通道的穹頂結構。該描述符合"弓"的形态學特征(參考:Gray's Anatomy, 42nd ed. pp. 681-682)。
二、臨床關聯概念 2.鼻骨弓形區(Nasal Bridge)
部分文獻将鼻梁至鼻尖的骨性輪廓稱為"鼻弓",特指鼻骨與上颌骨額突構成的凸起部。該結構高度影響面部輪廓,是鼻整形術的關鍵測量點(參考:Rhinoplasty: Case-Based Approaches, Springer 2020, Ch.3)。
三、功能延伸釋義 3.呼吸流體動力學拱形效應
鼻腔在吸氣時因伯努利效應産生負壓,使氣流沿上鼻道弓形軌迹流動,此現象在功能性鼻内窺鏡手術(FESS)中具臨床意義(參考:International Forum of Allergy & Rhinology, 2018;8(5):607-613)。
術語使用提示:專業文獻中建議優先使用"nasal framework"(鼻支架)或"piriform aperture"(梨狀孔)等标準術語。若需特指骨性輪廓,可采用"nasal bridge/dorsum"(鼻梁)。
鼻弓是一個解剖學相關術語,根據臨床醫學資料顯示:
定義與位置
鼻弓在臨床上指的是鼻骨,位于外鼻的上1/3區域,是鼻子形态的主要支撐結構。整個外鼻形似金字塔,鼻骨位于其頂部,向下延伸至鼻基底部位,形成鼻梁的骨性框架。
結構與功能
相關臨床意義
鼻骨及軟骨結構的完整性直接影響鼻部美觀和呼吸功能,例如鼻骨骨折需通過複位手術恢複形态,而先天性鼻骨發育異常可能引發鼻部外觀缺陷。
總結來說,“鼻弓”更多是描述鼻骨的形态學特征,強調其對鼻部輪廓的支撐作用,而非嚴格意義上的獨立解剖學名稱。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