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化】 pyrovalerone
【化】 azole; pyrrole
【醫】 azole; pyrrole
【機】 pentone
吡咯戊酮(英文:Pyrovalerone)是一種化學合成的中樞神經系統興奮劑類物質,其化學名稱為4-methyl-β-keto-pyrrolidine pentanone,CAS號為42203-97-4。從漢英詞典角度解析,該名稱由以下三部分構成:
結構解析
藥理作用
該化合物通過抑制多巴胺和去甲腎上腺素再攝取,産生強效中樞興奮作用。曆史上曾作為食欲抑制劑使用,但因濫用風險,已被中國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NMPA)和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列為管制物質。
法律與醫學應用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報告,吡咯戊酮因可能導緻高血壓、心律失常及精神依賴性,目前無合法醫療用途。其衍生物被聯合國《精神藥物公約》列為附表II管制物質。
化學性質
分子式為C₁₆H₂₁NO₂,結構式為:
$$
text{CH}_3-text{C}_6text{H}_4-text{CO}-text{N}(text{CH}_2text{CH}_2)_2
$$
該合成路徑最早發表于《美國化學會志》(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1970年刊。
吡咯戊酮是一種新型抗抑郁藥物,其名稱來源于化學結構和藥理特性。以下從多個角度詳細解釋:
化學定義
化學名稱為4'-甲基-2-(1-吡咯烷基)戊酰苯酮鹽酸鹽,CAS號為1147-62-2。英文名稱包括Pyrovalerone或4'-methyl-2-(1-pyrrolidinyl)valerophenone hydrochloride。
藥物類别與作用機制
吡咯戊酮屬于中樞神經系統調節劑,通過以下途徑發揮作用:
適應症與功能
主要用于治療:
副作用與風險
常見不良反應包括惡心、嘔吐、頭痛、眩暈等,可能與胃腸刺激或神經遞質過度調節有關。長期使用需監測電解質平衡及營養狀态。
注意事項
需嚴格遵循醫囑劑量,避免突然停藥。臨床研究表明其安全性較高,但特殊人群(如孕婦、肝腎功能不全者)需謹慎使用。
來源說明:以上信息綜合自藥品說明及臨床研究數據。如需完整化學合成路線或供應商信息,可參考專業化學數據庫。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