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藍礬(lán fán)是硫酸銅五水合物的中文俗稱,英文對應名稱為"Copper(II) sulfate pentahydrate"。作為無機化合物的重要代表,其化學式為CuSO₄·5H₂O,常溫下呈現透明藍色三斜晶體結構,易溶于水且水溶液呈弱酸性。該物質在25℃時的溶解度為316克/升,密度為2.284 g/cm³,加熱至110℃時會逐步失去結晶水形成白色無水硫酸銅。
在農業領域,藍礬被廣泛用作殺菌劑和微量元素肥料。根據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FAO)的農藥使用指南,其0.5-1%的水溶液可有效防治果樹黴病,同時補充土壤銅元素。工業應用涵蓋電鍍工藝的電解質配制、礦物浮選劑以及木材防腐處理,美國環境保護署(EPA)工業化學品數據庫中明确記錄其在金屬表面處理中的标準用量。
實驗室操作規範顯示,藍礬溶液是常用化學試劑,可用于蛋白質檢測(雙縮脲反應)和結晶水測定實驗。美國化學會(ACS)試劑手冊規定其分析純級别的重金屬含量需低于0.001%。安全數據表(MSDS)特别警示:該物質對水生生物具有劇毒,操作時應佩戴N95防護口罩和丁腈手套,意外攝入需立即服用蛋清或牛奶并就醫。
曆史文獻記載,藍礬在古代已有應用記錄。李時珍《本草綱目》稱其為"石膽",用于治療眼疾和創口消毒。大英博物館藏敦煌寫本《新修本草》殘卷中,明确記載了其作為綠色顔料"曾青"的制備方法。現代醫學研究表明,其收斂和殺菌特性仍在獸醫領域發揮重要作用。
藍礬(又稱膽礬)是一種無機化合物,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藍礬的化學式為$rm CuSO_4·5H_2O$,學名為五水合硫酸銅,屬于含結晶水的硫酸銅形态。其相對分子質量為249.68,呈藍色晶體狀。
其名稱“藍礬”源于顔色與硫酸鹽礦物特性,英文名稱為blue vitriol或chalcanthite。
【别人正在浏覽】